劉澤星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
師長經常教導小時候的我,做事要持之以恆,無論遇上多少困難,也不應輕言放棄。到了今天,我也這樣勉勵學生,因為每一次挫折,也是寶貴的學習機會。只要認真思考,汲取教訓,成功就指日可待。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面臨困惑:到底要堅持到甚麼程度?如果問題不斷發生,是否自己力有不逮?抑或走錯了方向?相信不少同學和同事都曾經這樣「懷疑人生」。最近偶然讀到一位英國母親Ann Ming鍥而不捨、為女兒討回公道的故事,深受感動,不妨和大家分享,或可從中有所啟發。
Ann Ming的女兒Julie於1989年被殺,終年只有22歲。雖然疑兇被捕受審,卻因陪審員無法達成一致裁決而獲釋。其後疑兇向人承認殺害Julie,但根據英國法律,不得重複起訴同一人同一罪名,因此疑兇一直逍遙法外。為昭雪女兒,Ann Ming遂爭取撤銷「不得重複起訴同一罪名」的規定。經過多年的努力,有關法律於2003年修改,列明只要找到嶄新而有力的證據,「不得重複起訴同一罪名」將不適用於謀殺、綁架、強姦、持械搶劫等嚴重罪行,2005年起生效。而殺害Julie的疑兇,於2006年再度受審,結果罪名成立,被判終身監禁。Ann Ming的堅持,不但將兇徒繩之於法,也讓她成為推動法律改革的功臣,更於2007年獲頒MBE勳銜。
Ann Ming原職護士,並非法律界專業人士,只因痛惜女兒橫死,不辭勞苦奔走十多年,其中艱困可想而知。至於要撤銷自1066年起實施的舊法,當中需要多少討論、遊說和申訴?經歷多少挫折、困難和冷嘲熱諷?實不足為外人道。當然,促成這項重要的法律改革,不可能出於一人之力,但Ann Ming超乎尋常的堅持,能喚起社會、政府和法律界的關注及正視,繼而採取行動,也是難能可貴的。
這個故事,不但充分反映了堅持到底的價值,也讓我深深感受到,做人務必三思而行,真的不能行差踏錯。不是說我們不能犯錯——事實上,犯錯根本無可避免——但應該是有限度的。在學業和工作上,我們經常會犯錯,可能因為疏忽魯莽、資料不足、方法或判斷錯誤等,但造成的錯誤大多是可以補救或改正的。知錯能改,對個人過失持開放態度並願意分享,才可從錯誤中學習與成長。
不過,傷害他人的事情,屬無法彌補的錯誤,實在是做不得的。可惜的是,殺害Julie的兇徒並非誠心認錯,而是恃著法律漏洞吹噓其「完美犯罪」,幸好天網恢恢,更重要的是Ann Ming的堅持和努力,使他受到應有的法律制裁。同樣道理,我們照顧病人,也必須非常謹慎,以免誤己誤人,貽恨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