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副甲狀腺手術糾正荷爾蒙失衡
降低糖尿病風險三成

2025年09月22日

由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領導的突破性研究發現,患有原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副甲狀腺亢進)的患者進行副甲狀腺切除手術可顯著降低糖尿病的風險三成。此研究不僅印證手術可助調節鈣水平的既有認知,更進一步揭示其在代謝方面可帶來更廣泛的益處。研究結果已刊登於外科學術期刊《JAMA Surgery》( 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副甲狀腺亢進是全球第三大常見內分泌疾病,僅次於糖尿病及甲狀腺疾病,香港患者數以千計,全球更達數百萬人。儘管病患眾多,社會對此病症的認識仍然有限,尤其是它與新陳代謝疾病的潛在關聯。大部分人只知道副甲狀腺亢進會導致血鈣水平過高,可引發腎結石和骨質疏鬆,卻鮮有人知道副甲狀腺亢進亦可能影響血糖控制。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呂德威醫生指出:「副甲狀腺是人體的內分泌器官之一,與甲狀腺是不同的器官,主要功能是調節身體的血鈣濃度,若血鈣不足,副甲狀腺會分泌『副甲狀腺素』,讓身體從骨骼中釋放鈣質,同時增加鈣質的吸收率。副甲狀腺亢進早已被確認與腎臟和骨骼的併發症相關,我們的研究進一步揭示其對新陳代謝的影響,尤其是與糖尿病風險的關係。」

手術助降糖尿病風險三成
研究團隊分析了全港電子健康紀錄,涵蓋2006至2023年超過3,100名確診患有副甲狀腺亢進的成年患者。研究人員以接近三年為中位隨訪期,透過醫療診斷、血液檢查及藥物使用,追蹤患者後續是否出現糖尿病。

研究顯示,接受副甲狀腺切除手術的患者,其糖尿病的風險較未接受手術者降低三成。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內分泌外科劉曉東博士表示:「副甲狀腺切除手術與糖尿病發風險下降有顯著關聯,我們的研究結果經反覆驗證及嚴謹調整後依然有效,而手術的益處在年齡較輕及病情較嚴重的患者中尤為明顯。」

籲關注副甲狀腺亢進   及早治療
來自同一學院外科學系的臨床助理教授馮文謙醫生強調:「副甲狀腺切除手術除可保護骨骼及腎臟外,亦帶來重要的新陳代謝益處。過多的副甲狀腺素會增加細胞內的鈣含量,降低胰島素敏感性,導致血糖升高。手術能糾正荷爾蒙失衡,有助控制血糖,亦為臨床治療決策提供更全面的科學依據。」

馮文謙醫生希望透過這項研究,提升社會對副甲狀腺亢進的認識,鼓勵及早診斷與治療,尤其是在糖尿病高風險人群中,讓更多患者受惠於手術帶來的多重健康效益。

關於研究團隊
這項研究由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內分泌科臨床助理教授呂德威醫生,及外科學系內分泌外科臨床助理教授馮文謙醫生共同領導。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media@hku.hk)。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原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與糖尿病發風險有顯著關聯,圖中(右起)為馮文謙醫生、呂德威醫生、劉曉東博士、梁熊顯教授及李智豪醫生。
港大醫學院研究發現,副甲狀腺手術有助糾正荷爾蒙失衡及有助控制血糖,從而降低糖尿病風險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