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港大醫學院藉光照觸發釋藥系統取得視網膜母細胞瘤治療新突破

2021年08月30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與上海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合作研發「靜脈注射加光照觸發眼部釋藥」策略,成功將藥物結集於眼部視網膜母細胞瘤,為治療眼部腫瘤提供了有效的非侵入性藥物遞送途徑。今次是團隊首次將光響應釋藥的納米藥物用於治療眼部疾病,具有廣泛應用前景。有關研究成果已在期刊《先進科學》(Advanced Science)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並已申請專利合作條約(PCT)專利。

 

研究背景

視網膜母細胞瘤是嬰兒及兒童最常見的原發性眼部惡性腫瘤,可導致失明甚至死亡。目前臨床上用於治療該腫瘤的侵入式途徑──經玻璃體內給藥──常常為病人帶來痛楚,且可能導致眼出血、眼內炎、視網膜脫落等副作用。因此,研發更加安全有效的非侵入式給藥途徑,對於治療視網膜母細胞瘤非常重要。

 

研究方法及結果

研究團隊發現,靜脈注射光響應納米藥物後,用光照觸發眼內藥物釋放,可以使藥物在眼內結集並抑制腫瘤的生長。該策略主要基於疏水性藥物在視網膜血管中釋放後,能夠滲入腫瘤組織的特性,克服了納米載體於藥物遞送過程中所遭遇的血液—視網膜屏障。 

研究團隊設計了簡單且可被光分解的三枝狀小分子,該分子可以與疏水性藥物在水溶液中自發組裝形成納米顆粒,並能在綠光照射下分解及釋放藥物。在患有原位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小鼠身上,透過靜脈注射納米顆粒並以綠光照射其眼部,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且未見毒副作用。

 

研究意義

是項研究通過光照觸發釋藥系統,使透過靜脈注射的藥物能在視網膜母細胞瘤中結集,為該腫瘤的治療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方法。這項新技術也有助進一步發展精準藥物遞送,以便日後用於治療其他眼部疾病。 

 

研究團隊

此項目由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李達三博士研究中心助理教授以及生物醫藥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調查研究員汪衛平博士領導。上海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占昌友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博士生龍凱麒及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生楊洋為共同第一作者。其他研究人員包括:李達三博士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呂雯博士、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博士後研究員江寬博士、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博士畢業生李亞霏博士、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副教授勞卓妍博士以及港大醫學院眼科學系臨床教授、楊秉正基金教授(眼科)林偉青教授。 

 

鳴謝

此項工作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食物及衞生局醫療衞生研究基金(No. 0617345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o. 81803469 和No. 81673361)、香港研究資助局傑出青年學者計劃(No. 27115220)和劉鳴煒復修醫學中心會員計劃的資金支持。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media@hku.hk)。

汪衛平博士和研究團隊。
汪衛平博士(前排左二)和他的研究團隊。博士生龍凱麒(前排左一)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汪衛平博士和研究團隊。
研究團隊設計了可被光分解的三枝狀小分子,該分子可以與疏水性藥物自發組裝成納米顆粒,並能在綠光照射下能分解及釋放藥物。在患有原位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小鼠身上,透過靜脈注射納米顆粒並以綠光照射其眼部,可以有效抑制腫瘤生長,且未見毒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