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長峯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乳癌手術是由腫瘤切除和腋下淋巴清除兩部分組成。對於淋巴結有癌擴散的乳癌患者,手術通常需要包括腋窩清除術。近年來,因為術前化療或標靶治療(亦稱為新輔助治療)的進步和廣泛應用,令部分患者在接受新輔助治療後出現「病理完全反應」(pCR)的情況。pCR是指那些接受了新輔助治療後乳癌病變的位置完全消失。根據癌症類型和治療方案的不同,pCR的發生率介乎10%至70%之間。
近年來,鑑於新輔助治療的良好效果,許多學者都開始評估是否可以減少腋下手術的範圍,從而減少術後併發症的機會。因此,靶向腋窩清除術(TAD)正逐漸成為新輔助治療後腋窩淋巴結轉陰性患者的標準手術方法。
TAD的做法包括在確診乳癌時,利用超聲引導,在局部麻醉下將一個細小標記物放入有問題的淋巴結中。及後患者如常接受新輔助治療並在完成新輔助治療後再進行乳房及腋下影像重新評估,外科醫生會在效果理想的患者身上進行乳癌切除手術時同時進行TAD。TAD手術途中,外科醫生會取出「已標記」的淋巴結與前哨淋巴,所有標本都會送往即時病理檢查。TAD容許外科醫生通過篩選,僅對新輔助治療後仍有淋巴擴散的患者進行腋窩清除術。在多項臨床研究中,TAD的假陰性率介乎2%至7%,而腋窩復發率則在0.5%至1.8%的合理範圍內。
總括而言,現今乳癌手術(包括TAD)的大趨勢目的在減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外科治療,並為每位患者制訂一個更加個人化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