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啟發學習橋樑:職業醫學教育的創新之路

2025年09月06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公共衞生學院首席講師Dana Vackova、講師Phyu Phyu Thin Zaw及導師Baikong Simpal Mamid

 
在現今職業病高企的香港,職業醫學在醫學教育中是一門重要但經常被忽略的領域。然而,公共衞生教育者可向臨床實習階段的醫學生介紹職業醫學,激發他們的興趣,搭建起連接理論與實踐的橋樑。

為了在臨床實習競爭激烈的條件下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開設了以案例教學為核心原則的創新職業醫學課程。課程通過案例讓學生分析現實社會的挑戰,以激發嚴謹的討論和批判性思維,並採用拼圖教學法,讓學生各自掌握教學材料的一部分,並負責將該部分內容教授給同伴,透過他們共同合作,解決與本地或全球議題相關的職業醫學案例。這些案例涵蓋工作場所危害評估、法律與倫理議題及通報機制、健康政策、預防策略及臨床評估,以及建議與制定臨床管理計劃。

一項以305名醫科四年級學生為目標的研究,比較了單純的案例教學法及結合拼圖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在職業醫學上的成效。

結合拼圖教學增合作投入度

研究結果顯示,兩種方法均有助於學生保持資訊及理解複雜的職業醫學概念,但學生參與程度存在顯著差異。單純用案例教學可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和深度分析能力,而將拼圖教學法和個案教學法結合,則顯著提升了課堂合作與學生投入度。

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學習,並扮演教學者角色,透過自我學習及協助他人,對自己的學習更具責任感及掌控力。這種結合式的教學方法營造了積極的學習氛圍,強化了知識並培養了對香港基層醫療必須的重要技能。

正如希臘著名作家尼可斯·卡山札基所言 :「教育者應成為橋樑——先協助學習,再退居幕後。」如此,學生才能自主建構理解,從而確保職業醫學在培育未來醫療領袖中的重要地位。
 

<刊載於《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