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01日
吳丹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講師
「為何孩子如此年幼即成『四眼仔女』?是否有點不尋常?」在香港街頭,經常可以看到年幼兒童佩戴眼鏡。對許多家長與兒童而言,這或許只是成長過程的一環,惟近視已成為本港日益嚴重的公共健康課題。
根據2023年發表的研究顯示,本港6歲至8歲兒童有36.2%已經患有近視。近視不僅為單純的視力模糊,若欠缺妥善護理,更可能引致白內障、青光眼、視網膜撕裂,甚至病理性近視黃斑病變,嚴重者更有可能導致失明。
近視的成因可分為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過去20年,科學界已發現超過400個與近視相關的基因位點,證實遺傳確實有相當影響。然而,現代生活方式諸如長期逗留室內、過度使用電子螢幕、近距離用眼等習慣,亦加劇近視惡化。以上情況尤其於新冠病毒疫情期間更為普遍,令情況雪上加霜 。
雖然近視一旦出現便無法逆轉,但改善生活習慣仍可有效降低近視風險,甚至減緩惡化速度,例如定時做預防檢查,當兒童年滿4歲至5歲,家長可為其預約母嬰健康院的學前視力檢查。如發現孩子經常眨眼、揉眼睛或表示視力模糊等疑似視力異常,應盡快預約眼科醫生或視光師詳細驗眼。
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每天接觸自然光有助預防近視。閱讀、寫家課或使用電子產品時,應確保光線充足(至少1000 lux亮度單位)。使用電子螢幕時應保持30厘米至50厘米距離,每20分鐘至30分鐘休息20秒至30秒。考慮眼科治療,跟眼科醫生詢問關於使用低濃度阿托品眼藥水,有效減緩兒童近視加深。
近視不僅為個人視力異常,更是社會健康課題。香港人近視情況日益嚴重,尤以兒童更甚。定期驗眼、增加戶外活動、限制使用電子螢幕,家家戶戶易於實踐。為奠定未來健康生活基礎,保養視力刻不容緩。
<刊載於《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