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星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
港大醫學院能夠躋身世界頂尖學府之列,除了同事多年來的不懈努力外,捐贈者的慷慨支持亦是功不可沒。自2005年起,香港大學設立「明德教授席」,在捐贈者選定的學術範疇成立冠名的永久教授席,支持冠名教授的教研工作。
捐贈者支持研究 助醫療發展
明德教授席設立20年來,已成為香港大學授予校內學者的崇高榮譽,席位亦從最初8席,逐步增加至今天逾120席,其中醫學院更獲得超過一半席位,充分反映捐贈者對高等教育及學術研究的鼎力支持。去年開始,港大更新設「傑出青年教授席」,授予助理教授或副教授,展示大學對培育未來學術領袖的承諾和決心。
對於捐贈者的支持,我們一直銘感於心,因此在醫學院大樓裏,我們設立了「明德教授榮譽廊」(Endowed Professors Honour Roll),既表揚獲此榮譽的教授,亦向捐贈者致謝。
早前我們舉辦了「明德教授席感謝宴」(An Evening of Gratitude: Endowed Professorship Celebration),邀請醫學院明德教授席的捐贈者參加,並由港大校長張翔教授及副校長宮鵬教授主禮,讓我們親自表達由衷謝意。出席的捐贈者與同事相談甚歡,氣氛熱鬧融洽。有捐贈者告訴我,他們因支持明德教授席而感到十分榮幸,亦感謝我們邀請,讓他們有機會跟各位教授親自交流。說實話,道謝的應該是我們——因為若沒有捐贈者慷慨支持,很多研究工作根本無法展開,任何病理上的新發現或醫療技術的創新,也就無從說起了。所以獲委任明德教授席的同事無不感激捐贈者的資助,而這項榮譽亦是鼓勵他們精益求精、不斷尋求突破的動力。
同時,明德教授席捐贈者所支持的,不僅是我們醫學院或大學,更是本港、國家以至全球的醫療發展。從這個角度看,他們的慷慨支持,意義更為重大,更值得我們欽敬和讚揚。
把握新科技 造福病人
既然獲得捐贈者如此強大的支持作後盾,我們從事醫學研究時,更應好好思考怎樣把研究成果盡快並充分應用到臨牀服務上,既讓病人得益,亦不負捐贈者的重託。
近年來,科技飛躍進步,社會的期望亦逐漸提升,加上疫症影響,都為港大醫學院以至整個香港帶來很多機遇與挑戰。嶄新的科技開闢了前所未見的發展方向和機會,不過與此同時,新科技的發展異常迅速,我們必須努力向前,及時把握,充分發揮。但最難能可貴的,是捐贈者對我們的信任,相信醫學院的工作可為病人帶來新希望。所以我一直馬不停蹄、廣結善緣,希望在海內外創造更多交流與合作的機會,結合港大醫學院與其他學府及科研機構的力量,妥善運用各項嶄新科技,繼續造福病人。即使有時感到疲累,還是非常值得。
刊載於《明報》專欄〈澤星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