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新冠疫情帶來基層醫療改革新機遇

2025年06月28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
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系主任黃志威教授及博士後研究員方曉璇博士

COVID-19疫情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也讓全球的基層醫療體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許多國家的社區醫院和家庭醫生面臨資源短缺和醫療服務不平等的問題,但疫情來襲推動醫療服務的創新,為未來的健康照顧帶來新希望。


首先,疫情暴露基層醫療在處理突發事件時的不足,但同時也催生許多新的應對辦法。例如,遠距問診和線上諮詢成為很多地方的新常態。市民可以不用親自前往醫院或診所,只需透過電腦或手機就能和醫生溝通,這不僅節省時間,也讓偏遠地區的居民能獲得優質的醫療資源。

其次,科技進步,特別是人工智能(AI)和大數據的應用,正逐步融入我們的健康生活。這些技術可以幫助醫生更精準地監測疾病風險,實現早診早治。例如,智慧健康手環每天能實時監測心跳和血壓,一旦發現異常,系統便會提醒用戶或家庭醫生,以便及時採取干預措施。

要實現真正的全民健康,需要政府和社會的共同努力。香港政府自2023年底推出基層醫療藍圖,並於去年設立基層醫療處,系統地投資並建立更主動、更便利的醫療體系,讓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公平且具預防性的健康服務。

在對抗疫情的過程中,世界各國都在不斷探索和革新基層醫療體系。未來的健康照顧服務將更加接地氣及智能化,並更注重每個人的獨特需求。讓我們共同期待,這場變革能帶來一個更健康、更美好的明天。

<刊載於《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