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孩子未識說話和走路?家長應如何應對?

2025年06月30日

曹蘊怡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什麼是發展遲緩?每個小朋友的成長步伐都不同,但大致上他們都會在特定的年紀學會走路、說話、玩耍和表達情緒,這稱為「發展里程碑」。如果孩子較同齡小孩遲很久還未能達成這些里程碑,就可能是「發展遲緩」的情況。這不只影響小朋友的身體發展,也可能對他們的學習、溝通、社交和情緒造成影響。

其實,發展遲緩並不罕見,估計每7個小朋友就有1個會遇到這問題。輕微的可能隨著時間和幫助而改善,但有些需要長期支援。早期發現和及時介入,對孩子的未來發展很重要。

發展遲緩的常見原因包括家族遺傳,有些小朋友天生帶有異變基因,例如唐氏症、X染色體異常等;懷孕或出生時遇到困難,例如早產、體重過輕、媽媽懷孕時吸煙喝酒、用藥物等,都有機會影響小朋友的發展;成長環境亦是因素之一,如果小朋友長期被忽略,或在有毒壓力下成長,例如遭受虐待,也會影響孩子的發展;小朋友的健康問題,例如患上某些長期疾病、感染或腦部相關問題也有機會令孩子發展較慢。

家長如有懷疑孩子有發展遲緩的情況,可以留意孩子跟同齡小朋友相比,學習新技能時是否出現特別慢或有明顯差距。醫生和專家會透過定期健康檢查、詳細評估及需要時會進行聽力或視力測試、血液或影像檢查,以排除其他健康問題。

每個發展遲緩的孩子需要的幫助都各異,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支援方法:
1. 早期介入:越早接受適合的訓練和治療,效果越好。例如政府有為學前兒童提供的學前復康服務,學校也會支援有學習困難、語言障礙、ADHD或自閉症等的小朋友。
2. 醫療治療:有些情況需要醫生處方藥物(如ADHD),或處理其他健康問題。
3. 家長參與:家長學懂怎樣和孩子溝通、陪伴和訓練,關愛的父母對兒童的成長非常重要。
4. 社區支援:參加小組活動、家長互助會等,既可讓小朋友多練習社交,家長也可獲得經驗分享和情緒支援。

發展遲緩並不可怕,最重要是及早察覺和尋求幫助。透過不同的資源和支援,很多小朋友都可以克服困難,發揮潛能,過上充實快樂的生活。

<刊載於《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