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皚琳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助理教授(研究)
隨著年齡增長,伴隨老化,骨骼自然變得脆弱,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亦隨之增加。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新陳代謝的病症,會使骨骼結構變得脆弱,因而提高骨折風險。與此同時,肌肉量及肌力流失速度在年長時期顯著加快,就是肌少症的普遍特徵。擁有強健的肌力及足夠的肌肉量對於我們平衡身體,降低跌倒和自身受傷的風險非常重要。然而,骨密度或肌肉量較低者並不意味著其不能進行任何運動。研究表示,進行適量的運動可以幫助減緩骨質密度及肌肉量流失速度,並減低跌倒風險。
專家針對骨密度較低的人士提出三種有助於維持骨骼健康、預防骨折的主要訓練運動建議:
結合進行上述三種訓練運動對維持骨骼健康至關重要。只要循序漸進、量力而為並逐步增加強度,運動帶來的益處通常遠超過潛在風險。若因患有任何慢性疾病或行動受限,應該在開始新的運動訓練計劃前先諮詢家庭醫生或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他們能根據每個人的健康狀況與病史,提供最安全且適合的運動訓練建議,以有效加強骨骼健康。
<刊載於《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