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澤星寄語:走自己的路

2025年07月07日

劉澤星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

這陣子工作實在太忙,最近才有機會看到本地製作的得獎紀錄片《香港四徑大步走》。此片拍得「有血有肉」,令觀眾深深感受到一班跑手勇於挑戰自我的激情,難怪能吸引平日不太熱衷跑步或遠足的觀眾支持。

看完之後,深深佩服跑手的毅力與堅持,實在自愧不如。也許有人覺得:何必呢?但有時就是需要這份一往無前的勇氣和衝勁,才可以超越自我的限制。影片中跑手通宵達旦比賽,雖說有家人鼓勵和工作人員支援,但大部分時間仍得獨自面對連綿不斷的崎嶇山路,還有疲倦和恐懼的夾擊,使我頗有感觸——因為這種孤身作戰的感覺,與我從醫的經歷頗有相似之處。當然,我同樣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和鼓勵,才可以順利完成工作;但工作的過程中,親友難以參與,有時的確頗感孤獨,只憑胸中一點信念堅持下去。

此外,片裡的跑手際遇迥異,一如每個人總要走自己的路,不要因一時的成敗而心灰意冷,能否從中汲取經驗和教訓,藉此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像四徑越野這樣的比賽,影響賽果的環境因素太多了,跑手未必可以單憑自己的力量克服一切困難。何況每場比賽只有一個錦標,總有人凱旋而歸,有人功虧一簣,也有人不得已半途退出。事實上,每名跑手也曾拼盡全力爭勝,即使結果未如人意,同樣值得尊敬的。

每場比賽的路程都是固定的,但跑手的經歷和感受不盡相同,就像多年來港大醫學院的學生,都是接受相同的基本訓練,畢業後在香港和海外大放異彩。五月中我訪問英國期間與不同年代的校友聚舊,為他們的卓越表現而深感自豪。聚會上,多名出席的校友均表示有意回港工作,另外在招聘會中有不少外籍臨床醫生及研究人員對港大醫學院的發展和機遇深感興趣,活動後一個多月,我們更收到30多份「有份量」優秀學者申請教授級職位,令我既感欣慰,亦覺鼓舞。

同時,我們與多間英國著名學府和研究機構的合作計劃亦取得不錯的進展。例如我們會深化與生物醫學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合作;針對醫科生增潤學年、研究生、其他學系甚至研究人員到劍橋大學、倫敦國王學院及倫敦大學學院交流的計劃,也會陸續擴充規模。我們將有逾30名醫科生於明年前往倫敦大學學院進行增潤學年,也即將和倫敦衞生與熱帶醫學院開展研究員計劃。我衷心希望這些計劃,可以匯聚更多海內外人才,推動港大醫學院的進一步發展,並拓闊學生和同事的視野,讓他們日後選擇自己的路向時,能夠發揮所長,綻露光芒。

7月16日是應屆香港中學文憑試考生的大日子,一如紀錄片中的健兒,大家都盡了最大努力,無論結果如何,請記住對自己說:「我已搏盡無悔」。成績單只是人生賽道上一個小陡坡,而每一個陡坡都是重新起步的契機,最重要的是,一定要保持信念,以勇氣和毅力探索更多可能性,打造最適合自己的人生。

刊載於《明報》專欄〈澤星寄語〉

 

 

 

港大醫學院之標誌。
五月中我訪問英國期間與校友和交流生聚會,亦到訪英國不同的院校商討進一步合作,成果甚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