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星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
暑假現已過半,不知大家是怎樣度過?出外旅遊?共敘天倫?還是走遍大街小巷,品嘗佳餚,或發掘香港尋常市井之美?
每年暑假,我們也忙於錄取新生,並為新學年作好準備。近年來,香港大學積極開拓香港中學文憑試(HKDSE)及國際文憑試(IBDP)以外的招生途徑,包括「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等,希望吸引更多來自不同背景,或具有特殊才華的優秀學生入讀,營造多元交流、互相砥礪的學習環境。港大醫學院十分支持多元收生計劃,從中亦獲益良多。
談到「學校推薦直接錄取計劃」,我必須感謝各位中學校長對我們的信任,推薦他們優秀的學生入讀。我們樂見這些同學充分融入校園生活,其學習表現亦令人十分滿意,與其他途徑入學的學生不相伯仲。
今年,我們透過該推薦計劃錄取了31名新生,較去年增加7人,亦是過去3年來最多。其實這些同學的DSE成績非常優異,部分更直接進入醫學院「DMS傑出醫科學人」學習軌道,從入學起,便由來自醫學及跨學科領域的資深導師提供一對一個人化指導。今年,我們將邀請社會賢達擔任導師,助他們全面發展,盡展所長。這些學生來自港九新界多間中學,包括聖保羅書院、拔萃男女書院、迦密柏雨中學、沙田崇真中學、聖公會曾肇添中學、沙田培英中學及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等,展現出我們收生的廣泛和多元。
去年,我們透過「頂尖運動員入學計劃」錄取了田徑運動員白凱文(Chloe)成為醫科生。她是本港女子100米跨欄的青年紀錄保持者,3年前曾為香港奪得亞洲U18田徑錦標賽女子100米跨欄金牌。過去一年,我們喜見她兼顧醫科學習和田徑訓練,雖然每日奔波港九新界,但她日程編排井井有條,嚴以自律、毅力非凡,不僅是同學的榜樣,我身為師長也要向她借鏡。
提升待人接物、解難能力
我相信港大醫學院每位學生都是能力卓越、獨當一面。換言之,在我心目中,他們每一位都是精英。我和同事的責任,就是努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發揮所長,並在有需要時提供適切的支援,讓這些精英茁壯成長,將來對社會有所貢獻。
然而,我發覺不少朋友和家長對「精英」兩字的看法跟我不太一樣。有家長曾向我說:「港大的醫科生都是精英子弟(大概指家庭背景或社會階層),要是我的孩子跟同學相處不來怎麼辦?」這讓我不禁深思。事實上,港大醫學院的師生背景非常多元化,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更能提升學生待人接物、解決問題及尊重多元等方面能力,這亦是我對所有學生的殷切期許。為幫助新生順利適應,我們設計了一系列buddy活動,如Near Peer Teaching,由3至6年級師兄師姐指導1、2年級同學等。因此,我深信每一位同學都能在這裏找到自我,展開他們的醫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