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白內障手術可降低患腦退化症風險?

2025年04月12日

梁雅媛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眼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近年來,隨着人口老齡化加劇,白內障和腦退化症(如阿茲海默症)的發病率逐年攀升。許多患者和家屬可能不知道,這兩種病症之間其實有潛在聯繫。近年醫學研究發現,接受白內障手術或有助於降低長遠患上腦退化症的風險。這一項發現不僅為眼科醫學帶來新視角,也為長者健康提供了重要啟示。

白內障是眼球晶狀體渾濁導致的視力退化疾病,而腦退化症則是大腦認知功能衰退的綜合症。兩者分屬不同器官的疾病,看似毫無關係,但近年醫學界卻開始有研究發現視力障礙與認知衰退存在顯著關聯。研究主要認為視力退化削減了感官信息輸入,導致大腦接受的外界刺激減少,加速認知功能退化;白內障患者也因視物模糊,減少社交活動而導致社交孤立,加劇腦退化症。

2021年美國《JAMA內科學》發表了一項長達10年的追蹤研究,分析超過3,000名老年人,發現接受白內障手術的患者,10年內失智風險降低約30%;效果在手術後5年開始顯現,且與年齡、性別、疾病無關;其他眼科手術(如青光眼手術)未顯示類似效果,因此推測與白內障手術有關。另一項台灣研究也指出,白內障手術後患者的認知功能評分顯著優於未手術組,進一步佐證了這一關聯。

學者普遍認為白內障手術恢復患者視覺輸入,重新激活大腦皮層及令患者重新參與社交活動,間接保護認知功能,對大腦健康有正面影響。因此,65歲或以上的長者建議應定期進行眼科檢查,若視力因白內障而下降並已影響生活,必需立即進行治療。白內障手術雖可能降低失智風險,但仍需配合健康飲食、社交活動和認知訓練。長者的家人亦應多關注長者的視力和行為變化,迴避閱讀或頻繁跌倒或是患上白內障的信號。

白內障手術不僅是「復明」手術,更可能是守護大腦健康的重要一環。儘管具體生理機制仍需進一步研究,但現有證據已為公共衞生策略提供新思路——呵護眼睛,或許也是在呵護我們的記憶。

<刊載於《東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