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新式微創手術治療青光眼 供病人選擇

2024年05月27日

梁啟信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
眼科學系系主任及臨床教授

 
青光眼是導致永久失明的最主要原因,要預防該病引致的視力損失,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眼壓。傳統青光眼治療手術,如「小樑切除術」和「青光眼引流植入術」涉及複雜的切割步驟,患者的康復期亦較長。雖然微創青光眼手術可以降低手術風險,並讓術後視力恢復得更快,但許多患者的眼壓卻無法得到長期和有效的控制。

「微分流器植入術」(MicroShunt)是相對較新的手術,原理是透過具有微小管腔(70μm)的小導管將眼內的房水引導到眼外。微分流器會被植入眼內,為房水提供新的引流通道,防止視神經受損。微分流手術的過程相對簡單,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只需在眼睛上做一個小切口以植入微分流器便可,一般需時15至30 分鐘,患者可在術後當天回家。

與傳統青光眼手術相比,微分流術具有幾項優點:首先,此手術的微創性質降低了併發症的風險,並能確保患者於術後更短時間內恢復視力。此外,微分流器的設計可讓房水的流動受控,從而改善眼壓。一項比較小樑切除術與微分流器植入術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顯示 ,微分流器組的眼壓平均值從基線時的21.1 ± 4.9 mmHg 降至2 年後的13.9 ± 3.9 mmHg,但小樑切除術組則從基線時的21.1 ± 5.0 mmHg 降至10.7 ±  3.7 mmHg——正常的眼壓值為10-20 mmHg,結果顯示小樑切除術組患者的眼壓,在術後2年可維持在更低的水平。 然而,眼壓過低亦是接受小樑切除術患者常見的問題。

儘管微分流器植入術的安全性高,此技術相對較新,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眼科學系正在進行有關臨床研究,以收集長期數據,冀能更清楚了解該項微創手術對青光眼患者的效用和安全性,給予患者更好的治療選擇。
 
<刊載於《am730》,2024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