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讀寫障礙的中醫治療

2024年07月17日

港大醫學院中醫藥學院講師尤傳香博士

 
讀寫障礙(Dyslexia)一詞,早於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德國的眼科醫生提出;因為他有一位病人智力正常,卻在識字和寫字方面出現嚴重困難。
何謂「讀寫障礙」? 
「讀寫障礙」 指在獲取與運用聽講、說話、閱讀、書寫、推理或數學能力上明顯有困難。很多時會伴有衝動任性、專注力弱及記憶力差等症狀,但智力普遍正常,有少數甚至高於正常。

「讀寫障礙」的發病率約為: 3%至10%。英語國家約10%至30%;漢語國家約 3%至5%。而男童和女童的發病率比例約為4:1。 

患者在臨床觀察上通常有以下表現:語言流暢,思維活躍;然而,不愛看書,尤其是字數多的書,讀書時常會出現漏字或跳行的現象;寫英文字母則左右顛倒,如將「p」寫成 「q」、「b」寫成 「d」;數學計算時則忘記進位等;若被老師罰抄或家長責罵,則產生對抗行為;上課時不專注、多動;生活中不注重細節,很容易被誤診為 「多動症」。

「讀寫障礙」的發病機制為腦功能發展障礙,多與遺傳及生物化學等因素有關。根據腦部研究發現,患者的大腦顳頂葉、顳枕葉、額下回、小腦等區域與其他人相比都存在一定的腦部結構異常。

中醫如何治療「讀寫障礙」?
由於此症為腦功能發展障礙所致,治療主要以針灸為主,必要時配合中藥治療。

針灸主要是通過刺激穴位,平衡經絡系統,調整臟腑功能,使氣血運行旺盛,腦絡得養,從而達到治療目的。醫治「讀寫障礙」要使用頭皮針,刺激腦部特定組織在頭皮上的投影部位,通常取的穴位有:神庭、 百會、四神聰等,來提升和平衡腦功能。至於同時患有多動症和伴有對抗行為的患者,則會配合中藥治療如:天麻、石決明、鉤藤等來清肝熱、平肝陽。

針灸之所以能夠治療「讀寫障礙」,是因為針刺時刺激腦神經,使腦神經之間的訊息傳導速度增快,從而清除輸入資訊時的整合障礙,使相應部位的腦功能得到改善。
 
<刊載於《信報》,2024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