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星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
最近我和太太到英國探親,跟孩子共敘天倫。孩子們都已各有家庭和獨立生活;但只要我們在一起,仍像他們小時候一樣樂也融融。這趟旅程,媳婦向我展示她珍而重之的古董汽車。我對古董汽車認識不深,單憑外觀,那輛車大概有五十年歷史,但狀態相當不錯,仍可安全行駛。汽車外觀亦設計典雅、線條流麗,就像藝術品一般優美。
同時,我的兒子喜歡收集古董錶,令我驚喜的是,他竟能網上自學親手維修、更換零件,把早已走不動的古董錶「起死回生」。我回港前,他送給我其中一隻,我至今戴在腕上,倍感與兒子連在一起。
科技日新月異,新產品層出不窮,但幾十年前出產的汽車、手錶等,卻依然具一定的觀賞和實用價值,可說是經典,甚至成為時代的見證。何況只要保養得宜,古董汽車和手錶仍可繼續發揮其運輸、報時的功能。事實上,早期不少產品均以堅固耐用作招徠,動輒可用上二、三十年,甚或更長時間。如果新產品也像以往的那樣耐用,配合分類、回收、重用的完善策略,應可大幅減少固體廢物,更有效地保護環境。
兒子的另一愛好——黑膠唱片,近年再度流行,又是另一個舊事故物經得起時間的洗禮。喜歡音樂的朋友大概也會同意,黑膠唱片播放的音色,自然逼真、層次豐富,極具感染力,非鐳射唱片、數碼音樂等後起的播放媒介能企及。聽眾因追求更上乘的聽覺享受而促成黑膠唱片的復興,既在情理之中,亦印證了黑膠唱片的存在價值。
若說歷久常新,怎少得古今中外的文藝經典呢?無論是文學、音樂、繪畫,抑或是雕塑、攝影或影視範疇,只要稱得上經典之作,沒一件不是藝術家與創作者傾盡智慧、技藝和創意的心血結晶。儘管歲月無情,經典作品總是能跨越時空,深深打動人心。正因這份動人心弦的魅力,我始終覺得文藝經典是科技難以取代的瑰寶。
粵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猶記得少年時,我對粵劇沒有太大興趣。直到大約二十年前,我推動創立的香港風濕病基金會舉辦粵劇演出籌募經費,我才有機會認真欣賞。那些曲折離奇的故事、濃厚的歷史色彩,無不令人肅然動容。自此以後,當我完成一天繁重的工作,總喜歡在回家路上播聽粵劇戲寶《帝女花》,還有音樂劇經典《歌聲魅影》,讓我沉醉其中,放鬆身心。
不管是歷盡滄桑的舊物件,或者千錘百鍊的經典名作,總是提醒著我們創造的重要性。過去很多事物都是為了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而創造的,因此成就了永恆。在這個步伐急速、瞬息萬變的社會,這些不朽的舊物,或可給我們一點做人處世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