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澤星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
每年臨近暑假,莘莘學子迎來畢業季節。港大醫學院也剛於上月中舉行了第212屆學位頒授典禮,見證超過700位畢業生獲頒授學位,分享喜悅。要成為一名醫生,同學在6年的醫科培訓中,教授及教職員的悉心教導當然功不可沒;其實除他們以外,也有一群在背後默默為本港醫學教育作出極大貢獻的良師 ——「大體老師」。
「大體老師」實為捐贈者為自己的身軀賦予重大的使命,貢獻醫學教育與研究,成為醫科生的第一個「病人」,成就大愛。有「一代女俠」之稱的演員鄭佩佩上月不幸離世,鄭女士生前豁達,早已看淡生死,她也在早年向傳媒透露過,願意在離世後捐出遺體成為「大體老師」,以「身教」培育新一代的醫護。她這份無私的精神,令社會大眾對「大體老師」這個議題的關注再度提高。
人生苦短,固然要懂得活在當下。事實上,我們去世後仍可以繼續貢獻社會。有人會選擇捐出遺產,或以許多不同形式「回饋」社會,也有有心人願意獻上自己的軀體,成為「大體老師」,作醫學教育和研究用途。
儘管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現在有很多技術可以代替實體解剖,學生也可以從模型或電腦軟件上學習,但對醫科生來說,實際經驗仍然是無法取代的;使用大體解剖、讓他們從真實的人體學習,仍然是教授解剖學的最佳方式,為他們將來治病救人作好充分準備。
每年解剖堂開課,學生均會參與一個莊嚴的致敬儀式,感謝「大體老師」的奉獻之餘,學生亦可從中反思生命的意義,並建立對病人的尊重與愛護,這對於醫科生未來的發展尤關重要,亦是港大醫學院多年來堅持採用這個做法的原因。對逝者的親屬而言,將至親的遺體捐出,也不是一個容易的決定,在此我也由衷感謝所有「老師」們及其家人的慷慨與大愛。
其實早於70年代,港大醫學院已開始接受遺體捐贈。隨著醫學教育和研究對遺體的需求大增,醫學院於2012年推出「遺體捐贈計劃」,鼓勵志願捐贈者辭世後將遺體贈予醫學院作教研用途。時至今日,「大體老師」的登記人數已由起初的每年200多人,增加至現時每年約500至600多人,累計至今已有近8,700人成功登記。隨着收生人數增加,為配合教學及科研需要,「遺體捐贈計劃」可接收的「大體老師」數量亦將由每年大約90具,大增五成至約140具,讓更多學生獲得大體解剖經驗。
港大醫學院於每年的3月3日也會舉行「港大遺體捐贈日」,取其「三三不盡」之意,藉此傳揚這跨越生命界限、遺愛人間的奉獻精神,也讓社會大眾更深入了解「大體老師」如何為改善人類健康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