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澤星寄語:永不放棄

2023年09月18日

劉澤星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

一年一度的白袍禮上,我再次見證了新生宣讀《日內瓦宣言》,承諾終身為人類健康服務,心裡仍是有點感動。人生無常,世事幻變,要許下一輩子的承諾,並不簡單,更何況行醫是一份莊嚴而鄭重的承諾?所以,每年看到一群年輕人願意投身醫學,總有一份說不出的感動。

俗語說「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習醫、行醫也一樣,所以我經常勉勵學生盡力而為,不要輕言放棄。春風得意馬蹄疾的時候,要堅持很容易;若是屋漏兼逢連夜雨,那就另作別論了。所謂「不如意事」,不僅是成績欠理想、治療或研究過程遇上窒礙,還有很多我們無法掌握的情況。回想起來,我行醫至今三十多年,也曾遇上重大挫折,不妨和大家分享一下。

二十多年前,一位病人因病情惡化至危及生命,儘管已接受治療,最終仍不幸離世。她的母親失去了女兒,固然傷心欲絕,我也覺得很遺憾;只是沒料到她會因此把我告上法庭。大概各位也可以想像我當時的心情——無奈、難過、不忿兼而有之,可謂糟糕透頂。自問已經盡我所能,卻竟遇上這種困擾。

官司了結之後,我仔細思量,自覺還是不夠成熟。我對病人和家屬的感受,應有更多的諒解與包容。失去孩子,是為人父母的錐心之痛,反應激烈是可以理解的。同時我也領悟到,即使病人不聽話,身為醫生也不能輕言放棄。事至今日,我仍經常詰問自己:是否已用盡所有可行辦法?還有哪些事情可以做?我深信,堅持總會找到出路,努力總會有點回報。

人生總是悲喜交集,既不會一帆風順,也不會永遠荊棘滿途。處身逆境之中,與其讓自己鑽牛角尖,不如暫時放下休息一會,盡量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稍後再來處理,自會事半功倍。若是就此放棄,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局面可能惡化至無法收拾。當然,未必每個結局也是圓滿的;然而即使有時結果不似預期,至少也盡己所能,俯仰無愧。

說到這裡,不禁想起近年很多人談論應否留港發展的問題。若有機會到外國進修或工作,可以增廣見聞、拓闊眼界,總是好事。關鍵是完成學業或工作後,會否繼續為香港這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香港社會內外面臨很多挑戰,有時難免令人灰心氣沮,但同時也需要我們同心協力來克服。個人的力量確是有限,但集腋成裘,眾志成城,力量就不可小覷。

我在香港出生和成長,一直感激這個城市、香港大學和港大醫學院為栽培我付出了很多,因此希望盡己所能,略作回報,誠如我很欣賞的歌手許冠傑曾唱道:

為未來香港,抱著希望
共謀方法,使它永安
路仍康莊,哪用驚惶
望齊心一致,再破萬重浪

願與大家共勉。

 
刊載於《明報》專欄〈澤星寄語〉,2023年9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