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慢性疼痛不是問題?

2023年01月28日

張志偉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麻醉學系系主任暨臨床教授
洪克協基金教授(疼痛研究)

持續超過三個月的疼痛,無論能否找到原因,均可被定義為慢性疼痛。

慢性疼痛是一個重要的健康問題,其適當管理被認為是現今的基本人權。慢性疼痛會影響人們的生活質素、活動能力、工作和社會互動。患者亦會因此受到情緒困擾,當中以抑鬱和焦慮最為常見。 

根據港大醫學院在2017年發表的研究,本港人口當中,28.7%患有慢性疼痛,45.5%患關節痛,27.1%患肌肉痛,而最常見的背部疼痛則有25.2%。事實上,不少患者對慢性疼痛的認識有限,有些醫生甚至未必瞭解疼痛及其管理的重要性。

要有效管理慢性疼痛,有賴跨學科團隊共同努力。成員包括不同專業的醫生、臨床心理學家和醫療專業人員,如物理治療師和職業治療師。本港亦有疼痛醫學專科醫生可以處理困難的疼痛狀況。 

當遇到慢性疼痛時,醫生會通過採集病史和體格檢查嘗試確定根本原因,視乎臨床評估結果決定是否需要更多檢查,再根據疼痛的原因、類型、部位和性質來計劃治療。治療的目標是減輕疼痛和痛苦,及維持患者的生活質素。首先採用簡單的措施(如按摩),或根據疼痛的嚴重程度和類型配給止痛藥(如撲熱息痛)。如止痛藥不能充分緩解疼痛,可以考慮介入性疼痛管理:注射局部麻醉劑及 / 或類固醇等藥物在神經或神經叢周圍;使用射頻消融術增加緩解疼痛時間;神經調節(如脊髓刺激或周圍神經場刺激)等先進技術可用於困難的疼痛管理;至於鴉片類藥物則需要謹慎使用。

慢性疼痛需要通過全面評估和密切監察,如疼痛屬頑固並對以上治療沒有反應,可使用認知行為療法,使患者學習與疼痛共存,並保持日常活動能力。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3年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