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糖尿病中醫分期辨治

2023年08月19日

張凡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中醫藥學院助理講師

糖尿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不足或對胰島素反應減少而導致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為西醫學名,中醫多從「消渴」論治本病。根據病程發展的不同階段,中醫將其分為「脾癉期」(糖尿病前期)、「消渴期」(糖尿病期)和「消癉期」(糖尿病併發症期)以進行辨證論治。

中醫對於糖尿病的治療,主要是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以中藥消穀降糖。中醫認為,脾癉期多因過食肥甘厚味等高熱量食物所致。脾癉期未有明顯症狀而僅表現為血糖升高和舌脈異常,其治療原則為健脾益氣,清熱祛濕,可在辨證食療、配合適當運動和調攝情志的基礎上,加健脾助運化中藥以防治糖尿病。

脾癉期若失治、誤治則可進展至消渴期,即糖尿病期。消渴期因燥熱偏勝、日久傷氣和陰津,患者血糖超標,常見口渴、尿量增多、食量增加、體重減輕、身體疲倦等症狀。治療時應以清補氣津為主,再視乎燥熱之所在,結合臨床症狀而加以治療。

消渴期治不得法,日久可進展為消癉期,不同臟器受影響而出現不同併發症。消癉期本虛標實,即不同臟器虛弱致功能紊亂,兼有痰飲、瘀血阻滯的症狀,故治標同時要兼顧不同臟器之生理特點,酌情配方。 

糖尿病三期各具特點,及早診治,可獲較佳療效。如有任何疑問,可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3年8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