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澤星寄語:加強師生關係的良方

2023年04月17日

劉澤星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院長

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喜歡跑步,但其實我對很多體育項目都有濃厚興趣,尤其是各種球類運動。其中我對桌球最為著迷,以前在英國讀書時,往往可以盯著電視直播桌球比賽大半天,心無旁鶩,樂此不疲。近年香港球手在國際賽事中屢創佳績,我也深感與有榮焉。

猶記得當年在英國行醫時,位於郊野的員工宿舍日久失修,外觀較為殘舊,看上去就像恐怖片裡的鬼屋一樣陰森可怖。宿舍裡設有一間桌球室,從我的房間過去,須走過一條幽暗深長的走廊。可是即使如此,我還是經常心癢難搔,只好強自鎮定、鼓起勇氣,下班後獨自走到桌球室打球。只要拿起球桿、瞄準擊球的時候,就把所有疲倦和恐懼都拋到九霄雲外了。

雖說自己看了桌球比賽多年,在英國生活時亦有打桌球的嗜好,技術仍不怎麼樣。依我看,桌球實在是一門易學難精的運動。別小覷一顆顆體積細小的顏色球,正因為「波係圓嘅」,每一局的形勢千變萬化,絕不相同,要用球桿將白球控制得宜,再把其他顏色球按次序逐一打進袋中,並非易事。倘若遇上勢均力敵的對手,或者自己落了下風,更要設法把白球推到對方不易出桿的刁鑽位置,才有機會扭轉局勢,甚至反敗為勝。所以桌球要打得好,態度必須專注而冷靜,眼力要持久清晰,擊球角度和推桿力度更要計算精準,三者缺一不可。這正是桌球引人入勝之處,也跟行醫之道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後來回到蘇格蘭工作、買了房子,順理成章的買了一張小型桌球檯,沒想到竟成為我跟兒子的共同興趣。父子倆一邊打球、一邊聊天的時光,愉快而忘憂,至今令人回味不已。多年來跟兒子在球桌上交鋒,也培養出深厚的感情和默契,更是難能可貴。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跟練習桌球技術一樣,需要花時間用心栽培。若能發掘一些共同興趣,作為彼此溝通的橋樑,可以瞬間拉近雙方的距離,自然事半功倍。所以我經常以自己打桌球作親子活動為例,鼓勵同事打破與學生的隔閡,發掘彼此的共同興趣或話題,藉此加強師生關係。

時至今日,老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指導者,而是與學生並肩同行的扶持者和守護者。我們跟學生分享知識和經驗,不是為了表現自己多麼的了不起,而是為他們指引較明確的方向,讓他們避免重複前人的過錯、少走冤枉路。同時,學生的成長過程與學習經歷,跟我們已大不相同;他們的思考角度和學習方法,往往令我們耳目一新,頗具啟發。我深信,只要師生之間保持開放、包容的態度,培養像朋友一樣的關係,定能結合經驗與創新思維,更好地為病人和社會服務。

 

刊載於《明報》專欄〈澤星寄語〉,202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