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沛泓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外科學系泌尿外科臨床助理教授
前列腺癌是本港男士第三大癌症,單在2019 年已增加2,532宗新症。然而,很多男士仍對前列腺癌缺乏警覺及存有誤解。
前列腺癌一般發展緩慢,早期可能沒有症狀,需抽血檢測前列腺抗原(PSA)或探肛指檢篩查。但若腫瘤增大或擴展至其他器官,便會導致小便習慣改變、小便灼痛、尿液或精液有血等。患者後期的情況取決於癌細胞擴散至哪些器官,症狀包括消瘦、疲倦、貧血 、骨痛、雙腿麻痺或無力等。
然而,抽血檢測發現PSA指數高,不一定是患上前列腺癌。隨著年齡增長、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炎等也會令PSA上升。男士若測出PSA指數高,一般須作磁力共振,甚至前列腺「抽針」活檢等進一步檢查。因早期前列腺癌大多沒任何症狀,五十歲後尤其有直系親人患有前列腺癌的男士,可考慮PSA 篩選檢查。
根據港大醫學院的研究,證實局部或短暫麻醉進行經會陰前列腺活檢,比傳統經直腸活檢更安全,相關的敗血症風險降至幾乎零。若過程使用導航系統更可助精確抽針,提高診斷準確性。
然而,確診患前列腺癌的患者也不一定需接受治療。經醫生評估屬低風險的早期病人,可採取「積極觀察」的治療方式,即只需定期覆檢,以維持病人的生活質素。若PSA指數飆升或重複活檢發現癌細胞惡化,才須考慮根治性治療,但可能會導致尿失禁及勃起功能障礙等後遺症。
如前列腺癌屬中至高風險,病人可能需要前列腺特異性膜抗原(PSMA)正電子掃描確定癌症有否擴散。若沒有擴散,常用的根治方法包括放射治療或手術治療。現時透過機械臂微創切除技術,配合清晰3D影像及精準動作調控,有助更準確移除腫瘤,復原亦較傳統手術快。如病人的癌細胞已擴散其他器官,則主要利用荷爾蒙藥物或睪丸切除手術,抑制病人的睪固酮以控制病情。
<刊載於《am730》,2022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