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達銘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
急症醫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希希(化名)五歲生日那天,雀躍不已而不小心把頭撞到桌邊,隨即送抵急症室。當時他上衣的血跡還未全乾,頭上傷口長約三厘米,猶幸並沒傷及顱內或其他身體部位。筆者見狀立即為希希修復傷口,冀能盡快止血、加速傷口癒合及盡量減少留下疤痕。
「我真係唔想打針呀!」希希懇求父母。筆者邊安慰希希,邊向其父母解釋:「傷口只要邊緣緊貼,便會自然癒合。除了傳統的針線縫合外,還有其他方法。」少為人知的「頭髮對位術」(Hair apposition technique,簡稱HAT),便是其中之一。筆者亦因此向希希父母闡明這種傷口閉合方法的優、缺點。
HAT並非新技術,早於2002年已開始在醫學文獻出現。傳統的傷口縫合需要先在傷口注射局部麻醉,然後用針線將傷口邊緣拉在一起;HAT則使用頭皮上天然的「線」——頭髮來修復傷口。與傳統傷口縫合技術相比,HAT對醫療系統及病人均有不少好處,例如節省醫療設備的使用、顯著減低病人痛感、減少疤痕和併發症風險,以及將手術時間由15分鐘減少至五分鐘;再者病人亦毋需回醫院「拆線」。然而,若傷口很髒、形狀複雜、出血太多或頭髮太短者就不宜使用HAT。
當時給希希的唯一「麻醉」,便是讓他看最喜歡的卡通片。筆者在徹底清潔他的傷口後,把傷口兩側的頭髮綁成小結以閉合傷口,每個結都用一滴組織膠水固定。修復傷口後,筆者提醒其父母,只要注意不刺激傷口,希希第二天便可以洗澡。最初數天傷口或會小量出血,屬常見現象,但若出血增加或有感染跡象便須回醫院檢查。傷口於一周後便會癒合;兩、三周後頭髮生長的長度足夠,就可以自行剪掉「髮結」。二十天後,希希父母來郵告知已剪掉希希的「髮結」,傷口癒合良好。
<刊載於《am730》,2022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