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兒童發展問題須及早介入和治療

2022年08月20日

曹蘊怡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
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人類出生後的首幾年是大腦發展的關鍵時期。兒童的學習能力非常快,有指三歲兒童大腦的活躍程度是成年人的兩倍——由嬰兒在母體到出生後三年,大腦皮層內每秒可產生40,000次突觸連結。另有研究指出,一歲之前兒童的大腦每秒可生長出700至1,000個神經連結。假如孩子早期的生活體驗都是正面的,並在健康、安全、充滿關懷及學習機會的環境下成長,將有助他們發揮潛能,讓大腦發育成熟,功能可滿足未來的需要。

隨著年齡增長,兒童的大小肌肉發展漸趨成熟,並開始掌握語言和文字,認知、社交及個人應付日常生活的能力不斷發展,聽覺和視力亦持續進步。在不同年齡階段,大部分孩子都能達到各項「發展里程碑」。不過,如孩子在體能和智力方面與應有目標出現落差,就有可能是「兒童發展遲緩」的徵兆。

在香港,「兒童發展監察計劃」主要在各區母嬰健康院進行,院方會藉兒童接受疫苗接種之便,替他們進行各項檢查,有需要的個案將會轉介予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作進一步評估。

現時大約有15%學前兒童在發展方面出現問題,一些常見的情況如下:

  • 身體障礙,例如大腦麻痺
  • 自閉症
  • 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
  • 焦慮症
  • 發展遲緩/智能障礙
  • 後天腦損傷
  • 特殊學習困難
  • 聽覺障礙
  • 視覺障礙

全港大約有57,000名兒童有特殊教育需要(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簡稱「SEN」)。其中約14%有較嚴重學習障礙的學童須入讀特殊學校,其餘在主流學校上課。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得到最理想的學習效果,關鍵在於盡早辨識個案並介入。

此外,讓子女有充足的睡眠和運動,並引導他們不要沉迷於電子產品,將有助他們培養良好體格、認知能力和提升學習表現。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2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