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兒童胸痛的成因與治理

2022年08月06日

曹小玲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
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胸痛雖然屬於兒童常見的症狀,但研究顯示,兒童心源性胸痛其實極為罕見,僅佔病例約0.2-1%。因此,家人毋須過分憂慮,只需先了解個人和家族病史,再透過身體檢查就可以找出原因,免卻不必要的轉介及昂貴的檢查。

心源性胸痛的原因可分為四大類:

  1. 發炎:心包炎患者通常有發燒症狀,另外通常是位置性胸痛,患者坐直或讓身體向前傾,一般可緩解痛楚。心肌炎則通常源於病毒感染,患者發病時或會出現胸痛、發燒、咳嗽、流感樣症狀、呼吸急促、心律失常、敗血症等症狀,可能導致心肺衰竭。
  2. 心肌缺血:曾經因為先天性心臟病而接受手術或曾患川崎症的患者,可能出現冠狀動脈異常。經歷心臟移植的患者,也有患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患者做運動時有機會出現胸痛,痛楚更可蔓延至下顎、背部或手臂,出現勞累性噁心、嘔吐或呼吸急促等情況。
  3. 主動脈剝離:症狀可能是急性發作的劇烈胸痛,痛楚或延至背部。如有二葉主動脈瓣疾病的個人或家族史,以及結締組織病的患者,風險更高。
  4. 心律不正:出現室上性或心室性心搏過速等心律失常症狀,或非特異性胸部不適、呼吸困難和心悸。

家長如發現子女可能出現心源性胸痛,應尋求兒童心臟科專家的協助,以進行基本的心臟檢查如心電圖及超聲心動圖等。香港兒童醫院的醫生在兒童心臟科各個領域皆有專長,可提供全面的調查與管理。

非心源性胸痛原因包括:

  1. 肌肉骨骼(例如心前區俘獲綜合症、肌肉拉傷、肋軟骨炎等)
  2. 呼吸系統(例如哮喘、運動引起的支氣管收縮、胸膜炎、自發性縱隔氣腫)
  3. 消化系統(例如胃食道逆流、食道炎、食道痙攣等)
  4. 心理性(例如過度換氣、驚恐症和身心症等)
  5. 其他(例如青少年乳房發育症、帶狀皰疹等)

非心源性胸痛的治理方法取決於成因:如因肌肉或骨骼引起,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及/或服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如哮喘或運動引起的支氣管收縮,可於運動前使用支氣管擴張劑;胃食道逆流患者則應減少進食使逆流症狀惡化的食物,亦可用藥物控制。至於心理原因引起的胸痛,最常見於青少年,亦可能與壓力有關,可考慮轉介心理學家接受行為治療和壓力管理。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2年8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