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胃腫瘤的內窺鏡切除和微創手術

2022年04月11日

朱建民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醫學學院外科學系臨床教授
外科內窺鏡中心主任

胃腺癌和胃腸道間質瘤(GIST)是香港最常見的兩種胃腫瘤,而胃癌則是全球第三大「癌症殺手」,亦是香港第六類最常見的癌症。由於早期胃癌一般沒有症狀,因此大多數患者感到不適而求醫確診時,病情已發展至中、晚期,加上胃癌發病率較低,故不宜進行全民內窺鏡篩查。

內鏡切除的原理是運用特殊器械,通過內窺鏡到達胃部並切除腫瘤。但這手術僅適用於早期胃癌,因它只能切除胃壁的表層,無法切除胃部以外的組織如淋巴結,而淋巴結正可能於非早期癌症時藏有癌細胞。

非早期胃癌的患者,經掃描後未見轉移的情況下,醫生多會建議他們接受手術。手術包括切除部分或整個胃部,和周圍的軟組織如淋巴結,而這種手術可以通過微創方法進行。微創手術除了可讓傷口比傳統手術更小以外,另有醫學隨機對照研究顯示,微創手術所引致的手術失血和術後對鎮痛藥的需求也比傳統手術更少,而存活效果則兩者相同。此外,筆者開創了微創胃癌切除後利用全腹腔鏡進行手工縫合吻合口,也有助降低吻合口發生併發症的風險。

GIST是源自胃腸道的肌肉層,包括胃腸道的不同部位,近七成來自胃部,其次是小腸。大多數GIST患者沒有症狀,偶然會經電腦掃描腹部才發現,而最常見的病徵是胃腸道出血。如病人有出血症狀或患有兩厘米或以上的胃部GIST,醫生也會建議他們接受手術。一般而言,這種手術亦可以通過微創方法進行,而患者手術後的復發危險因素包括腫瘤在胃腸道的部位、大小和組織學上的有絲分裂計數。復發風險高的患者一般會獲醫生建議接受甲磺酸伊馬替尼輔助治療。

<刊載於《am730》,2022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