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體能活動融進生活 預防非傳染性疾病

2021年07月19日

蕭明輝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公共衞生學院運動學分部主任及副教授

久坐的靜態行為,會對健康構成不良影響,因為身體減少能量消耗,會引致肥胖和體重上升;長遠而言,會增加患上二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因此,要保持身體健康,進行適量的體能活動十分重要。

世界衞生組織的最新指引建議,包括患有慢性疾病的成年人,每周應該至少進行150至300分鐘中等至劇烈的有氧活動;兒童和青少年則更應平均每天做60分鐘體能活動。可是,全球約有四分一成年人口不達標,兒童和青少年的情況更甚,超過八成不達標。相信其中一個原因源於大眾對「體能活動」有誤解,以為要大汗淋漓地做劇烈運動如跑步和游泳等才是「體能活動」,其實,日常步行、緩步跑和遠足等也屬「體能活動」。

大家不妨善用公共運動場、公園或健身室等進行體能活動,甚至到戶外遠足。當然,在新冠肺炎疫情下,還須遵守防疫措施,以及做好個人衞生。大家亦可考慮在家中進行掌上壓、半蹲或原地踏步,甚至使用日常用品,將水樽當啞鈴舉重等。除此之外,平日坐在電腦前工作,應盡量抽空多走幾步或站立;乘車回家時,也可提早數個站下車,然後步行回家。把運動融合在日常生活裡,有助我們減少靜態行為,預防出現非傳染性的疾病。

不少人或會以忙碌為由而不養成運動習慣,但要知道的是,我們日後或因此付上更大的健康代價,最終反而要騰出更多時間對抗疾病。與其亡羊補牢,倒不如未雨綢繆,及早投放時間進行多些體能活動,逐步營造健康生活。 

<刊載於《am730》,2021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