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骨盆器官脫垂 適當治療可紓緩

2021年02月06日

馬蕙思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婦產科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

由於人口老化,常見於香港年長女性的骨盆器官脫垂,近年患者數目相應增加。當中有不少病人因為感到尷尬而諱疾忌醫。其實病人只需要接受適當治療,便可舒緩病情。

要明白這個病的成因,先要了解女性盆腔器官的構造。盆腔器官包括子宮、膀胱和直腸,平常依靠盆腔肌肉和韌帶作為支撐。當支撐力減弱時,這些器官就無法完整地留在骨盆內部,並會從正常位置下墜,導致骨盆器官脫垂。

曾經進行陰道分娩、處於更年期,或曾接受子宮切除手術的女性,患上骨盆器官脫垂的機會較大。此外,肥胖和令腹內壓力突然增加的情況,如慢性咳嗽或搬負重物,亦是導致骨盆器官脫垂的危險因素。受骨盆器官脫垂問題困擾的婦女,最初可能會感到陰道內有異物或滿脹感,察覺骨盆沉重及像有東西掉下來,嚴重患者亦可能會有排尿或排便的困難。

有關診斷方法,醫生會先向患者了解病史,以及進行臨床檢查,再訂立適當的治療方案。在一般情況下,醫生會鼓勵患者多做骨盆底運動,以加強骨盆底的支撐能力。若然情況沒有改善,患者便需接受進一步治療。

治療選項可分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是將「子宮托」放進病人的陰道以支撐骨盆器官,但子宮托大小不一,醫生可能要作多次嘗試,才可為病人找到合適的子宮托。至於手術治療方面,傳統方法是經陰道把子宮切除並進行骨盆底修復。但如果患者希望保留子宮,又或者屬於復發個案,醫生或會建議進行「人工網帶植入術」。

骨盆器官脫垂影響病人的生活質素,受這個問題困擾的婦女宜正視病情,並及早接受治療。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1年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