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HPV疫苗誤解多 早接種 保護力較佳

2021年02月20日

陳嘉倫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婦產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接種疫苗可以有效預防由人類乳頭瘤病毒(簡稱HPV)所引致的細胞病變及癌症(幾乎所有子宮頸癌病例皆由持續感染 HPV 導致),然而坊間對此仍然存有不少誤解。例如有些家長會誤以為接種疫苗後,女童會提早來經或影響她們日後生育,也有人質疑疫苗「太新」,會帶來未知風險,這些說法都與事實不符。事實上,HPV疫苗早在2006年面世,目前超過100個國家已把HPV疫苗納入免疫接種計劃,可見其好處和安全性獲全球專家認可。

另一常見誤解是HPV病毒與男性無關。其實,HPV病毒同樣可以攻擊男性,誘發肛門癌、口咽癌,以及更普遍出現於生殖器官上的濕疣。HPV病毒亦可經性接觸(即使有使用避孕套)或其他較親密的皮膚接觸而傳染,所以醫學界也鼓勵男性接種疫苗,以達致「群體免疫」的效果。也有市民誤信,打了疫苗便不會患上子宮頸癌。由於疫苗的保護率也無法達到百分百,即使是曾接種疫苗的女性,醫學界仍建議她們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篩查。

疫苗的效用取決於接種的時機,最理想是在未接觸HPV病毒之前,或未有性經驗之前就已經接種。過去曾有已接種人士仍然因HPV病毒而患上子宮頸癌的例子,很大機會是因為病人太遲接種,本身體內已帶有HPV病毒所致。

衞生署在2019-2020學年開始為合資格的女學童注射9價HPV疫苗,並分兩個階段接種,小五及小六各一劑,完成後約有九成以上的保護率。由於兒童的免疫系統一般較強,注射兩針已有足夠免疫反應。如15歲後才接種,則建議注射三針。一般預計這類疫苗可為接種者提供終身保護,現時也未有科學實據顯示保護能力會隨年齡增長而減少。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1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