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新肝癌治療 更趨個人化

2020年06月06日

張丹圖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外科學系肝膽胰外科主任/臨床副教授

肝癌是香港五大癌症殺手之一,主要病因包括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黃曲霉素等等。在香港,接近九成的肝癌致病原因是乙型肝炎。大部分這類病人都伴隨有肝硬化的問題,令到治療難上加難。

治療肝癌的手段包括手術切除、局部消融術、肝移植、介入治療、放射治療和系統性藥物治療。每一個國家都各自有其治療準則,在香港,我們根據港大醫學院的旗艦教學醫院瑪麗醫院以往二十年的數據,編寫了香港的肝癌治療標準,為香港人制定了最佳的治療方針。

基本上外科手術可以為早期及中期的病人提供最佳治療效果。新一代的肝臟切除手術,在術前會為病人作出個人化的肝功能和容量測試,可使死亡率和併發症的機會大大減低。微創手術現已成為一大主流,在不少研究報告中,我們也得知微創手術可以減低手術血流量及肺炎等併發症的風險,令到病人能夠提早康復出院。肝臟功能比較差的病人,可以考慮肝臟移植,在同一時間處理肝硬化和肝癌的問題。

新型標靶治療和免疫治療能有效對付晚期肝癌。現在肝癌病人在確診之後,一般會由外科醫生、腫瘤科醫生、放射科醫生組成的多學科小組, 為每一個病人度身訂做最佳的治療方案。而混合式的精準治療, 包括藥物和手術的配合有望把晚期病人從晚期降至早期(Down staging),然後再接受手術,從而令病人的存活率大大提高。

<刊載於《東方日報》,2020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