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穎樂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臨床腫瘤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甲狀腺癌在香港最常見癌症中排名第十,在過去10年,甲狀腺癌新症個案一直有上升的趨勢,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訊統計中心最新公佈的數字,2017年有884宗新症個案,主要為女性患者(男女比例為7:1)。
甲狀腺癌常見的症狀包括頸部前端發現無痛硬塊、聲音沙啞,若腫瘤體積較大,可能會引致吞嚥或呼吸困難、持續咳嗽或頸部感到壓迫感。
要診斷甲狀腺癌,醫生需先為病人進行超聲波檢查,然後在甲狀腺組織上抽取樣本以確診癌症。甲狀腺癌主要是以手術治療,醫生會視乎病人的情況,決定只切除部分甲狀腺或是整個甲狀腺。病人接受切除手術後,醫生也會根據其癌症的期數和病理報告來決定術後的輔助療程。大部分病人術後都需要接受放射性碘治療。
甲狀腺有吸收碘的特質,因此使用放射性碘可破壞殘餘的甲狀腺組織和癌細胞,以達致治療效果。放射性碘一般為口服膠囊,在接受放射性碘治療前約四星期,病人需停止服用甲狀腺荷爾蒙藥物,因為有關藥物會阻礙甲狀腺吸收放射性碘,而令其失去療效 ; 病人或可改用注射人體甲狀腺刺激荷爾蒙(rhTSH),以避免因停服甲狀腺荷爾蒙藥物而引起的問題,例如出現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症狀包括疲倦和便秘等。另外,在治療前約兩星期,病人應開始停止進食含碘量高的食物,例如海鮮、加碘的食鹽、止咳藥等,也要避免吃蛋、芝士或飲用牛奶等,以免影響療效。
若果手術不能完全清除所有癌細胞,醫生也會考慮採用體外放射治療(電療),療程一般約為六至七星期,透過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 以減低電療的副作用。
甲狀腺癌一般生長速度比較慢,死亡率也很低, 十年內的存活率高達 95%。不過患者完成治療後仍需要定期覆診,按照醫生指示服用甲狀腺荷爾蒙藥、定期驗血以檢驗甲狀腺功能和甲狀腺球蛋白,以及進行頸部超聲檢查,以防癌症復發。
<刊載於《am730》,2020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