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9月23日
黃一華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名譽臨床教授
脊椎的退化程度不一定跟實際年齡成正比。事實上,受遺傳基因、姿勢或創傷的影響,十多歲的年輕人也可能會有椎間盤退化。一般人踏入30歲後易有勞損以至退化,而隨著年紀漸長,脊椎退化的程度也日漸增加。不過,勞損退化並不一定會出現徵狀;只有在徵狀出現並影響生活時,才需要接受治療。
脊椎退化最常見的部位是腰椎,其次為頸椎,胸椎相對較少。腰椎退化可能引起腰背痛、坐骨神經痛或間歇性跛行。間歇性跛行指走路一段時間後(如5至10分鐘),下肢會感到疼痛或麻木,有症狀的部位主要視乎是哪條神經線受影響。到了退化後期、脊椎支撐不了身體而患上退化性脊椎側彎時,腰背會有更劇烈痛感。
頸椎退化或會做成頸部疼痛。如果影響神經線機能,痛感或麻痹可延伸至上肢,情況嚴重時更會引致脊髓病變、活動困難,甚至四肢癱瘓。至於胸椎,較常見的病例是骨質疏鬆造成的壓縮性骨折,除了感到疼痛,也會因骨骼塌下而令駝背的程度加劇,或會令脊髓受損及截癱(下肢全部或部分癱瘓)。
針對脊椎退化的問題,醫生一般會採取非手術的治療方法,包括使用止痛藥、物理治療、强化運動及改善生活習慣。半入侵性的治療有硬膜外或者脊柱小關節注射類固醇。如果患者的症狀無法緩解或有神經功能缺損,醫生可以與患者共同討論手術治療的方案。如椎骨已變形,醫生會視乎變形的幅度及速度,去決定患者是否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刊載於《am730》,2019年9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