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09日
許麗明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精神科學系助理教授
近年不少研究證明,靜觀有助緩解壓力,提升抗逆力和快樂指數。靜觀,乃指有意識、不加批判地專注當下,以平靜的心覺察自身的想法、情緒及身體反應。那是一種可透過冥想練習培養而成的技巧,也是一門實踐「放下」、「接納」及「不批判」的生活哲學。
靜觀介入是行為介入及認知介入之後,被視為心理學介入治療的第三波。近年靜觀由整合分析證明,有助改善若干臨床狀況而日益備受關注。這些狀況包括精神障礙及徵狀,如緊張、焦慮、情緒低落、躁鬱及飲食失調。它尤其可以有效預防嚴重憂鬱症康復者再度發病。
採用靜觀作為精神科的非藥物治療,愈來愈普遍。在2006年, Chadwick 設計了一套以人為本的靜觀認知療法(PBCT),其功效得到了隨機對照試驗的支持,以靜觀去緩和精神病症狀、緊張不安的想法,改善認知功能,減短病發入院的住院時間。靜觀介入配合藥物治療,是減少精神病患者負面及情感症狀,提升生活質素的關鍵。
最後,不論文化、年齡及性別,任何人都可以做靜觀練習,因為靜觀易學、不費分毫、不需輔助工具,於任何時間及地點都可以進行。靜觀不僅普及於臨床環境,也廣泛應用於工作、學校,甚至軍方,在減壓之餘,還可提升生產力及專注力。
<刊載於《東方日報》,2019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