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2月02日
黃德興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精神科學系
人可以活得幸福快樂、健康有意義嗎?一定可以!特別是那些患有焦慮抑鬱和精神病的人。精神病是可以治療和良好康復的。
治療的焦點是通過心理治療、藥物調理,以及社區內的各種支持,以消除症狀,改善並發展各種人際關係和日常生活的技能。
醫學研究表明,許多精神疾病與我們的大腦化學變化有關。藥物可幫助大腦恢復正常的化學平衡,從而減輕甚至消除症狀。有些病人服藥一段時間後康復;也有些病人要持續服藥。醫生在處方之前會解釋藥物的效果和可能產生的副作用。
對於具復發風險或有精神殘疾的人,社區人士的理解、接受和支持尤為重要。這些支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住宿安排、幫助尋找合適工作,提供培訓和教育,以及參與社會心理康復和互助團體。
近年多項研究的分析指出,有證據表明將宗教/靈修模型納入整體療程,包括靈修冥想練習或正念思維訓練,或對精神病患者帶來正面影響,特別是那些有宗教背景或喜歡探索不同人生觀的病人。
精神病反映了現代人心靈破碎和人際關係疏離的處境。通過身心社靈全人關懷,病人便有更豐富的資源,以多層次、多層面的方式去理解和整合個人的思想、行為和感受,從而建立有意義、健康和快樂的人生。
<刊載於《東方日報》,2019年2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