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兒童脊柱側彎 磁力生長棒助矯正

2019年10月28日
鍾培言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脊柱側彎並不是寒背,而是脊骨向左或右彎曲,呈S型或C型,從外觀可以看到身體側傾。在兒童身上最常見的脊柱側彎是原發性脊柱側彎(AIS),佔病例高達 9成,其中又以女比男多,發病原因暫時未明。

父母很多時候會擔心孩子坐姿不良、打羽毛球單手操拍、長期在同一側揹沉重書包會導致脊柱側彎,事實上,暫時未有研究證據支持這些說法。長期坐姿不良可導致腰痛或提早退化,但絕不會影響脊柱的彎度。

脊柱側彎可根據病情分為三種:輕度(10度至20度)、中度(20至40度)及嚴重(40度或以上)。治療方面,如果彎度低於25度,一般會持續觀察。處於發育階段的孩子,或會建議使用腰架矯正,直至骨骼成熟為止。以女孩為例,成長至14歲時骨骼已大致成熟。不過,長期帶著腰架或會有肌肉萎縮及骨質疏鬆的風險,因此,醫生會通過盤骨及手骨的骨齡去作出判斷何時開始、以及何時結束使用腰架。

如果病人骨骼發育大致完成,彎度又逾50度,醫生會建議他接受融合手術,在脊骨放入螺絲及鋼條作固定。年紀太小的病人可使用磁力控制生長棒矯正,過往的傳統做法是把鋼製的生長棒植入體內,阻止脊柱繼續彎曲,並需每半年開刀一次,以人手去調較生長棒的長度去配合孩子的身高。而現時使用的磁力生長棒,病人只需每月到醫院覆診,讓醫生利用磁鐵在體外調較,不用住院之餘,更可免除手術之苦。

<刊載於《am730》,2019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