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刊專欄
治療屈光不正 年齡有別

2019年10月19日
陳焯鴻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眼科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許多人對「屈光不正」這名詞會感到陌生,其實,我們熟悉的近視、遠視、散光和老花,都屬於屈光不正。我們看東西時,正常情況下,眼睛前部(主要是角膜與晶狀體)會讓物件影像聚焦於視網膜;不過,當眼球發育為不同的長度時,物件影像不能正確聚焦於視網膜,會導致視覺模糊,形成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的治療方案有多種,醫生會根據病人的年齡、眼睛狀況及治療目標作決定。舉例說,9歲以下視力受損的兒童,目標是預防弱視,通常會建議定期佩戴矯視鏡。16歲以下近視度數快速增加的兒童,可考慮每晚滴阿托品(Atropine)眼藥水,或佩戴 OK 硬性隱形眼鏡。至於21歲以上且屈光穩定的成年人,如不想佩戴眼鏡,可考慮進行 PRK 、 LASIK 、 LASEK 或 SMILE 激光矯視手術。

一般成年人約於40歲至50歲出現老花,醫生會建議使用閱讀鏡、雙焦點鏡、三焦點鏡、漸進鏡或隱形眼鏡,去改善近距離視力。至於患輕度白內障的長者,如果暫不考慮做手術,可佩戴矯視鏡或隱形眼鏡;中度至嚴重白內障的長者,則可透過手術植入人工晶狀體而同時幫助緩解任何共存的屈光不正。

<刊載於《東方日報》,2019年10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