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港大醫學院發現快速步行可降低患肺癌風險達五成
步速或成癌症風險的簡易健康指標

2025年09月15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研究團隊發表一項突破性研究,發現步行速度與癌症風險之間存在顯著關聯。不論是透過自行報告或實測步行速度,均發現步行較快人士的整體癌症風險明顯較低,對肺癌的影響尤為顯著。這項大規模前瞻性隊列研究先分析了英國生物庫(UK Biobank)超過43萬名參與者的數據,並在香港群組中進行驗證,確認步行的「質」(即速度)可能比「量」更具預防價值,步行速度或可作為癌症風險的簡易指標,協助制定個人化預防策略。相關研究結果已刊登於《惡病質、肌少症與肌肉雜誌》(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癌症是全球主要死因之一,每年約有近2,000萬宗新確診病例 。美國癌症協會現行指引 建議通過規律體能活動和肌肉強化運動來預防癌症。而作為最普及且易於實行的體能活動,步行一直是推廣重點。

過往研究主要集中於步行的時間和頻率,與癌症發病率及死亡率的關聯,而步行速度作為整體健康「生命體徵」指標,在癌症研究中較少受關注。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張正龍教授指出,步行速度是一種快速、可靠的身體功能評估方法,並已證實與心血管疾病、認知障礙症等老年相關疾病及死亡率相關。最新研究亦指出骨骼肌肉在調節炎症和代謝途徑上的作用,可能為步行速度與癌症風險之間的生物學連結提供解釋。

快速步行可降低患肺癌風險53%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透過兩種方式來分析步行速度與癌症風險的關係:英國數據由參加者自行報告步行速度,而香港參加者則進行六米計時步行測試,結果顯示,英國快步者整體患癌風險降低13%;香港快步者風險更降低45%。其中,肺癌風險下降幅度高達53%,顯示快速步行有助保護呼吸系統,從而減低患癌症風險。研究團隊進一步進行中介效應分析,發現約四分之一的保護效果是因為快步行者的身體炎症標記物(例如C反應蛋白、白細胞)和脂質代謝參數(如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較低,有助於降低癌症風險。

步行速度:簡易可靠的健康指標
張正龍教授表示:「此研究為醫護人員提供一個簡易實用的評估工具,有助識別癌症高風險人士。我們研究顯示,步行的健康效益不僅是運動量,步行速度同樣關鍵。這結果有助於推動公共衞生倡議,鼓勵大家『有目的、有活力地步行』,並將其納入綜合癌症預防策略。」

儘管這項研究為觀察性研究,但參與人數龐大,且追蹤時間很長——英國組中位追蹤時間10.9年,香港組則為6.9年——再加上不同地區族群的結果一致,有助推進以步行速度作為重要健康指標的科學依據。

張正龍教授闡釋:「這項研究揭示,步行速度可能是患癌風險的重要生理韌性指標。炎症標記物和脂質代謝參數亦可佐證『快步者可能擁有更健康的身體狀況』的假設,並成為一個簡單又有效的健康指標。這項研究亦為未來探索開展新方向,例如探討如何透過改善步速,來幫助癌症患者康復或降低患病機會。」

關於研究團隊
這項研究由港大醫學院藥理及藥劑學系副教授張正龍教授領導,博士後研究員麥家朗博士為第一作者。其他共同作者包括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陳俊明教授,以及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Juulia Jylhävä博士和Sara Hägg博士。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media@hku.hk)。

港大醫學院研究強調步行速度是患癌風險的重要生理韌性指標。圖中為張正龍教授(右)及麥家朗博士。
港大醫學院發現快速步行可降低患肺癌風險達五成,顯示此舉有助保護呼吸系統,從而減低患癌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