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港大醫學院發現全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40年來一直下降 抗生素組合療法或影響腸道病毒群落

2023年04月24日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梁偉強教授與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團隊,發現過去40年來全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持續下降,全面更新了相關流行病學數據。有關內容已刊登於《刺針腸胃病學與肝臟病學》(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梁教授團隊另一項關於幽門螺旋桿菌抗生素和酸抑制組合療法的研究更發現,使用抗生素會影響腸道中存在的微生物及改變腸道中存在的病毒群落,研究結果已於《自然通訊》發表(按此瀏覽期刊文章)。

 

研究背景及結果

幽門螺旋桿菌為胃癌和消化性潰瘍的主要病因。據估計,以往全球約有50%的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尤其在亞洲地區,包括中國。港大醫學院和美國貝勒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合作,對過去40年來全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進行了全面的系統回顧及統合分析,包括來自71個國家224個研究報告。研究發現,全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一直在下降,從19801990年的58.2%下降到20112022年間的43.1%。總體而言,全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每年約下降0.39-0.83%。下降趨勢在最近十年(20102020年)特別明顯,並且在所有六個世界衞生組織區域(非洲、美洲、歐洲、東地中海、東南亞及西太平洋),或根據世界銀行收入水平或世界衞生組織按國家及地區劃分的全民健康覆蓋指標都有證據支持。研究團隊最新的估計顯示,全球現有超過40%的成年人口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仍然會對醫療系統造成重大負擔,尤其是與消化性潰瘍疾病和胃癌發病率及死亡率有關的方面。

 

目前,醫學界普遍透過使用抗生素和酸抑制組合療法來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大大減少胃癌情況惡化及胃潰瘍併發症的風險。然而,使用抗生素卻可能意外地改變腸道中存在的微生物(或腸道微生物群)。梁教授的團隊指出,使用抗生素消除幽門螺旋桿菌,不僅有機會意外改變腸道細菌群落狀況,更可能會令腸道中存在的病毒群落 (virome) 結構被重新塑造。通過利用宏基因組學測序技術,團隊發現使用抗生素和酸抑制組合療法後,腸道中病毒群落的多樣性有所減少。研究團隊也發現,有別於腸道細菌群落組成的變化,腸道細菌群落通常在六個月後恢復,病毒群落則持續收縮六個月以上。此外,多次使用抗生素治療將進一步降低病毒群落的多樣性。改變腸道病毒群落多樣性不僅會影響人體健康,而且更可能因為改變腸道噬菌體而影響抗生素的耐受性。

 

 

研究意義

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基金教授(腸胃學)梁偉強教授表示:「縱使40年來全球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一直在下降,對有些地區的醫療系統仍然造成負擔,尤其考慮到幽門螺旋桿菌為癌症疾病的病因。我們的研究結果有助不同地區設立預防胃癌方案及重申持續監察最新感染情況的重要性。」

 

梁教授進一步解釋:「另一項研究重點指出抗生素組合療法對腸道中存在的病毒群落帶來潛在影響,這不僅會影響人體健康,更可能因為改變腸道噬菌體而影響抗生素的耐受性。」

 

研究團隊

此項研究由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李樹芬醫學基金會基金教授(腸胃學)梁偉強教授領導。負責全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研究的團隊成員包括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博士生李昀昊及蔣芳;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助理教授(研究)蔡卓偉博士及助理教授梁詩敏博士。而負責抗生素組合療法研究的團隊成員包括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前博士生王玲玲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博士後研究員Daniel Morgan博士;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內科學系高級技術員劉錦成港大醫學院生物醫學學院副教授何永基博士;及港大賽馬會臨床創新及研發中心主任梁雪兒教授。

 

傳媒查詢

請聯絡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電郵︰medmedia@hku.hk)。

港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全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40年來一直下降及指出抗生素組合療法或影響腸道病毒群落。研究團隊成員包括:(左起)梁詩敏博士、蔡卓偉博士、Daniel Morgan博士、何永基博士、李昀昊、梁偉強教授、劉錦成及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