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探索人腦的奥秘 — 介紹功能磁力共振技術

17 Aug 2013

醫健寶庫系列

麥嘉豐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放射診斷學系臨床助理教授

人腦的結構精密,我們的視覺、聽覺、語言和肢體活動由腦部不同部位掌管,而各部位亦環環相扣,互相聯繫。以往要了解人腦的運作,需要進行腦功能電圖譜,但隨着醫學技術發展,除可利用磁力共振技術掃瞄人腦結構影像外,功能磁力共振技術(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更能像視像一樣,將人腦的秘密展現眼前。

透過功能磁力共振技術讀取出來的資訊,發現當一個人活動的時候,會觸發大腦中樞功能區內的某組神經細胞,血管亦會供應更多的血糖及氧氣,此時影像會較亮,代表血液血紅蛋白和脫氧血紅蛋白比例增高。功能磁力共振通常採取反覆多次刺激和間歇任務(paradigm)來檢測各種特定的神經活動。

除可藉此技術進行神經元的臨床研究,了解人腦如何傳遞訊號、比較病患者與健康人士的腦部結構外,對於需要進行腦部手術,如腦腫瘤的患者來說,於手術前進行檢查,有助減低手術的風險,因為醫生可先觀看影像,較準確得知腫瘤的位置,避免手術時觸及其他正常的組織。

(刊載於《東方日報》, 2013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