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愛滋病發展為全球性的流行病

13 Jun 2011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認識愛滋病系列之二

陳志偉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愛滋病研究所所長

早於一九八零年代,人類愛滋病被證實為一種新的病症。法國的弗朗索瓦絲‧巴爾-西諾西教授(Professor Françoise Barré-Sinoussi)等科學家於一九八三年刊登文獻公佈發現一種全新的人類逆轉錄病毒,此病毒後來被命名為HIV,即愛滋病毒。巴爾-西諾西教授對愛滋病的發現更為她贏得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科學家追溯愛滋病毒的源頭,在非洲的猩猩和猴子身上發現了相似的愛滋病毒,所以相信病毒是由當地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傳染給人類的。有趣的是,科學家在多種非洲猴子體內找到相似的愛滋病毒,但卻始終沒有在亞洲的猴子身上有任何發現,也就是說,非洲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才可能是病毒的天然宿主。

資料顯示,人類愛滋病毒約於一九七零年代中至末期,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及加勒比海等地區首先蔓延起來。及至一九八零年代初,陸續在西歐和北美洲地區發現一些抵抗力異常差的病人,這才發現人類愛滋病毒已蔓延到這些地區。到一九八零年代末期,病毒開始滲入東南亞國家及南亞地區,終成為風行全球的大規模流行性傳染病。

(刊載於《am730》 , 2011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