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小兒厭食的中醫藥綜合療法

24 Nov 2014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中醫藥系列之二

吳俊梅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

小兒厭食主因是脾胃功能失調,一般是由於脾胃素虛、餵養不當(如過多高蛋白、高糖食品)、飲食不節(如吃飯不定時、隨時吃零食冷飲、暴飲暴食等),或情志過激傷及脾胃所致。小兒厭食亦可由多種疾病引起,如急慢性肝炎、慢性腸炎等消化道疾病,或結核、甲狀腺功能不全等全身性疾病。

小兒厭食的基本療法是調理脾胃,偏實者以消導為主,偏虛者以溫補脾胃為主。無論虛實,中醫藥綜合療法均可取得較好療效:每天早上背部捏脊3遍、順時針摸腹300次、順推脾胃經小腿沿線32次;配合食療,如以黨參、白朮、蓮子、薏仁、扁豆各3g與瘦豬肉50g一起煲湯,小孩可以只喝湯,但最好將瘦肉和藥食同源的薏仁、蓮子、山藥等也一同吃下。

偏實證的小孩不思飲食、吵鬧不休、注意力不易集中(包括缺鋅的孩子),治療以健脾導滯為主,在基本療法基礎上,可點刺四縫穴(只需一次,特殊情況一個月後加一次),加背部走罐(三天一次)。偏虛證的小孩,可在食療方中加黃芪、山藥和大棗,每天溫灸神闕、足三里五分鐘,或用無煙溫灸棒或按揉足三里及背部脾俞、胃俞。以上方法簡便易行,除點刺四縫穴需要專業針灸醫師執行外,家長可向醫生學習其他方法後在家自行操作,療程為一至四星期。

<刊載於《am 730》, 2014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