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小兒淋巴瘤知多少

06 Jan 2010

「兒時故事」系列

蔣國誠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小兒淋巴瘤如成人淋巴瘤一樣,可分為「霍奇金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當中以「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人數目較多。小兒淋巴瘤在港並不常見,以目前香港有約一百萬名十五歲以下青少年計算,每年約有十五宗新症,佔所有小兒癌症一成。

此症大部分成因不明,少部分是由先天性免疫病引起,這是由於淋巴瘤與免疫系統的運作悉悉相關,所以免疫系統有毛病的病人,患淋巴瘤的風險會較高,少部分成因則與Epstein-Barr病毒有關。另外,不少孕婦擔心懷孕期間使用手提電話、電腦,發出的幅射會影響胎兒,但目前未有足夠科學數據指出兩者有關。

不同種類的淋巴瘤,徵狀各異,早期「霍奇金淋巴瘤」多是頸部位置的淋巴腫脹,而「非霍奇金淋巴瘤」出現腫脹的位置則較分散,亦有機會同時超過一個位置腫脹,可能是頸、腋下、胸腔或腹腔。這些淋巴核會持續腫脹,而且有擴大跡象,這與平時傷風感冒的淋巴腫脹於痊癒後完全消退明顯不同。另外,如小朋友有原因不明的持續發燒、嚴重出汗至衣服濕透(尤其是晚上)、體重明顯下降,都應盡快求診,並向醫生詳述淋巴腫脹的位置,以及觀察到的病徵。無論是哪類型的小兒淋巴瘤,治療方法都以化學治療為主。小兒淋巴瘤的治療成效一般來說都十分好,以現今的治療方法,長期存活率達七成以上。

總括來說,家長如能及早察覺小朋友出現以上提及的徵狀,以及於求診時正確及仔細地描述病徵,均有助醫生診斷病情,安排最適當的治療。

(刊載於《蘋果日報》 , 2010年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