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吸收不良綜合症

25 Oct 2014

醫健寶庫系列

梁偉強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教授

香港大學健康展覽籌備委員會

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等營養一般在小腸被吸收。當腸道吸收受阻,以致身體不能吸取營養和液體,便是吸收不良綜合症,當中以脂肪吸收不良較為常見,稱為「脂肪瀉」。

吸收不良綜合症成因可能由不同疾病或腸道受傷引起,如其克隆氏症、乳糜瀉、放射性腸炎及腸道缺血等,又或因身體機能出現問題而未能產生消化某些食物所需的酵素導致。大部份患者經常或間歇腹瀉,極少數無腹瀉或有便秘,其中腹瀉多為「脂肪瀉」,大便量多且稀糊,呈淡啡、黃色或灰色,有惡臭,表面有油膩狀的光澤或如泡沫狀。因糞便中含大量脂肪,因此常可漂浮於水面。最可靠的診斷是在糞便樣本中測量脂肪,因為脂肪吸收不良是最普遍的障礙,且會出現於任何類型的吸收不良綜合症。其他病徵還包括腹痛、體重減輕及水腫。另外,患者亦應補充腸道內外缺乏的消化酶和身體的營養物質,如鈣、鐵、鎂及維生素 (A, D, K, B12) 等。

<刊載於《東方日報》,2014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