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列 - 改變生活方式 有助改善認知功能

23 Jul 2016

醫健寶庫系列

陳偉智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精神醫學系臨床副教授

隨著人口老化,認知障礙症漸趨普遍,估計香港每十名長者當中便有一人患有認知障礙症,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長者數目則更多。認知障礙症患者記憶力會衰退、理解及認知能力變差,性情亦可能會改變,晚期的患者甚至可能喪失自理能力。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雖然病情較輕,卻比正常智力的長者有較大機會演變成認知障礙症。

現時,精神科專科醫生會處方膽鹼酯酶抑製劑或N-甲基D-天冬氨酸受體拮抗劑兩種藥物予患者服用,減慢認知能力退化。雖然藥物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症狀,但卻不能停止病情惡化,亦不能預防輕度認知障礙演變成認知障礙症。因此醫學界除了繼續研發新藥物,亦研究使用非藥物治療來控制病情。

其中一種最常用的非藥物治療為生活方式的干預,這類干預在本地及外國均已證實有效。國外的研究建議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須戒掉吸煙、酗酒及濫用藥物等習慣;多做運動,參加認知訓練及社交活動;小心控制血管疾病風險,預防中風及輕微腦損傷。本地研究亦發現改變輕度認知障礙患者生活方式有助改善病情,患者如可多做運動(如太極、帶氧運動、伸展運動)、參與認知活動(如閱報、棋盤遊戲)及社交活動(如茶聚及電影觀賞),能減慢認知功能的退步。

<刊載於《東方日報》,2016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