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通波仔」與冠狀動脈搭橋手術

31 Oct 2015

醫健寶庫系列

姚啟恒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香港大學學生會醫學會健康展覽籌備委員會

冠狀動脈成形術,俗稱「通波仔」,是指用導管把氣球插入動脈,以擴張氣球的方式壓縮阻塞動脈的脂蛋白物質,從而撐開動脈。氣球通常會與冠狀動脈支架一起被植入血管,絲網支架可將動脈再次變窄的機會由40%降至25%。支架的種類有傳統的裸機支架、較新的藥物洗提支架及外層可被生物分解的支架等。

在緊急的情況下,例如心肌梗塞(又稱心臟病發),醫生會立刻爲病人進行「通波仔」手術,以減低心肌缺氧所造成的傷害。另外,當不穩定型心絞痛發作,或藥物未能紓緩痛楚,醫生亦會為病人盡快進行手術,降低因冠狀動脈完全阻塞而致的心臟病發風險。以非緊急的情況而言,當動脈被阻塞達七成,醫生便會建議病人進行「通波仔」,減低心臟病發的機會。

除了「通波仔」以外,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亦是常見的心絞痛治療方法,醫生會從胸腔或腿部取出血管用作血管繞道,跨過閉塞的冠狀動脈。如病人有多條冠狀動脈閉塞或心肌較弱,或技術上難以進行「通波仔」,例如血管鈣化,醫生便會選用搭橋手術。

<刊載於《東方日報》,2015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