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心血管病的常見病徵

12 Mar 2012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探索人體系列之十

蕭頌華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心臟病是本港第2號殺手,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記錄,2009年有六千多人死於心臟病。此症初期沒有病徵,一半的冠心病病人都是病發時才求診,其時往往已達到比較難治療的階段而且治療的效果亦不理想。

心臟由多個部分組成,其中一部分出現問題,往往都會影響其運作。例如為心臟提供血液的冠狀動脈阻塞,會引致冠心病,病人在運動或情緒波動時會覺得心絞痛、胸口有壓迫感,停下來則會慢慢消失;又例如控制心跳的電流不正常,會導致心律不整,病人會感到心悸、眩暈、昏厥、容易疲累、及氣促等;心瓣不完整,則會影響心臟泵血的力量,病人容易頭暈、氣喘。至於血管病方面,其中一種是周邊動脈收窄,病人的腳部動脈收窄,他們於運動時覺得痠軟、麻痺,停下來則得到紓緩,這是俗稱的「間歇性跛行」。

心臟病的高危因素分為可逆轉及不可逆轉兩大類,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膽固醇過高等為可逆轉因素,控制得宜能改善心臟病。不可逆轉的因素則包括年紀、家族遺傳、性別(男性較高危),有高危因素的病人都應定時檢查心臟,以確保能防患於未然。

(刊載於《am730》,2012 年 3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