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頸椎病的中醫防治方法

21 Jul 2013

醫健寶庫系列

石義剛博士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教學顧問

當睡眠姿勢不良、低頭時間過長、頸部受涼、睡眠不足或情緒緊張,便有機會引起頸椎病。頸椎病是指頸椎骨質增生、頸項韌帶鈣化、頸椎間盤萎縮退化等改變,刺激或壓迫頸部神經、脊髓、血管而產生一系列症狀的綜合症。患者輕則會感到頭痛、頭暈、耳鳴、噁心、頸肩背部僵硬、酸痛、上肢放射痛,嚴重者上下肢僵硬甚至癱瘓。

當患者出現輕微症狀時,可自行局部按摩4個穴位: 風池穴、肩井穴、天宗穴、後溪穴、進行頸部運動、搖動上肢、提揉兩耳、抓空練指、遠道點穴、擦掌摩腰、掐捏踝筋。另外,練習「八段錦」、「五禽戲」、「易筋經」、頸椎導引操,對防治頸椎病有不錯的效果。

如情況持續發生,可考慮在受影響的神經部位作針灸治療或利用推拿手法、旋轉復位法進行治療,以疏筋通絡、擴大頸椎間孔減輕神經壓迫、緩解肌肉緊張和痙攣、鬆解神經根和軟組織粘連。 服用川芎、葛根、羌活、薑黃、地龍、天麻等中藥。另外,一些外用藥油、拔火罐、艾灸、刮痧、熱敷等治療也有較好的療效。

要預防頸椎病,應要選用合適的睡枕,避免頸項部位過於勞損,於急性發作期間,應多注意休息,進行合適的治療。另外,平日亦應進行強化肌肉鍛煉。對於病程較長的患者,應注意其心理調護。

(刊載於《東方日報》, 2013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