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中風的防治

16 Nov 2013

醫健寶庫系列

張德輝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
李文照基金教授(神經科學)

腦中風分為「缺血性中風」及「出血性中風」兩種,患者因為腦部不同部位受損,出現各樣症狀,如:手腳、面部無力、失去知覺、說話困難、失去平衡。患者應盡快入院,進行腦掃描等檢查及治療。「缺血性中風」患者如在發病後3-4小時內,趁着腦細胞仍未全部壞掉時,進行溶栓治療,或利用血管內去血栓治療,疏通血管,挽回腦組織功能。至於「出血性中風」患者,只要控制血壓,維持足夠氧氣,便能減低腦部受壓受損,當中小部份患者或需進行外科手術以減低腦內壓及移除血塊,如得到適當的治療,腦功能便會恢復得更好。

近期發現輕微中風也不容忽視,雖然只有較輕或短暫的症狀,但患者於3個月內出現大中風機會相當高。要預防中風,便應好好控制所有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律不正、肥胖、缺乏運動、吸煙及酗酒等,並保持健康生活及飮食習慣,醫生會考慮使用抗血小板藥或抗血凝藥。一些未能改變的因素,如年紀大或家族遺傳,便應在發病時盡快求診。

市民如欲知道更多,可參加醫學院於下月7日舉辦的《中風治療新趨向》健康講座,詳情請登入www.med.hku.hk/publiclecture 或致電2819 9994查詢,本月22日起接受登記。

(刊載於《東方日報》, 2013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