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癌症治療的發展

19 Nov 2012

醫健寶庫系列

陳志峰教授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

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系主任兼臨床教授

在六、 七十年代,治理癌症的方法只局限於手術切除腫瘤。不過由於大部份癌症患者的癌細胞在手術後未被徹底清除,所以大大增加了復發機會。以往骨癌病人若只接受手術,癌細胞可能轉移或擴散至肺部,使其存活率僅為一成。後來,電療及化療的出現,情況便有所改善。化療的藥物經注射進入循環系統,分佈至身體其他部位,減少癌細胞轉移的機會,所以部分骨癌病人在使用化療後,存活率可增加至七至八成。

不過,電療及化療引起的頭暈、嘔吐及其他副作用也為不少癌症病人帶來困擾,因此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亦著手研發癌病的新療法,近年比較廣為人知的有標靶治療及單克隆抗體標靶治療。標靶治療是針對癌細胞傳遞的訊號而抑制其生長,對非帶有癌細胞的器官或組織副作用較少;而單克隆抗體標靶治療是利用抗體黏附及攻擊癌細胞。不過這兩種標靶治療並非所有癌病皆適用,而且標靶藥物未被納入藥物名冊中,病友可能要自行承擔高昂的藥物費用。另外,坊間亦曾提出使用注射免疫幹細胞來治療癌症。不過,有研究顯示幹細胞療法只會増加癌細胞的生長速度及轉移風險,而免疫細胞療法成效亦存疑,所以患者如遇疑問,請教專業醫生意見方為上策。

(刊載於《東方日報》, 2012 年11 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