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t main content

Engaging the Community

醫療上如何應用3D打印技術

08 Feb 2014

醫健寶庫系列

楊偉國博士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助理教授

3D 打印技術早於10多年前開始發展,利用特別的掃瞄器將物件掃瞄,又或透過電腦程式,輸入電腦文字,再打印。打印出來的物件,像真度便要看打印機的解象度。

這個技術除了在工業界應用外,醫學界亦已積極利用此項技術,現時醫生在手術進行前,為了解最切合病人的手術方法,他們會先將組織以電腦掃瞄,透過一些生物材料作「墨水」,打印出3D的膠骨。這些膠骨可以模擬多種不同的情況,給他們作為參考。至於在美國,此技術已不單應用在手術前作為參考的數據,亦已成功替一名氣管有問題的嬰兒,以3D 打印無細胞的氣管,並將其移植在體內,繼而讓其他組織慢慢在此生長,轉化為軟骨氣管,令嬰兒可自行呼吸。

不過,醫學界正努力研究,利用人體內的幹細胞作為其中一種「墨水」,讓一些骨折、神經線、血管斷裂的病人,打印出具有活細胞的組織進行移植,取代損壞的部分,並能迅速恢復此組織的機能。現時醫學界已掌握一些方法,了解到只要將不同的覆印組織作特定的排列,便能誘導幹細胞變化出合適的細胞,經過精細的打印,造出有用的複製品作移植。另外,此技術亦可以複製出小量人體器官,如肝臟、腎臟等,作為新藥物研究,減少利用動物作為實驗。

<刊載於《東方日報》, 2014年2月8日>